朱小林则很欣赏地看着李学武,这么警觉的安全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看得出来,李学武这么多年的保卫工作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听说你一本书能赚几千块的稿费?”
他不聊别的,改聊李学武了,一句话便吸引了车上大部分人的目光。
就连随车秘书都惊讶地看向他。
“嗯,一本书几千块。”
李学武坦然地点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有教科书采购,也有专业书籍采购,所以稿费多了一些,印刷的数量比较多嘛。”
朱小林同其他人一样,羡慕地看着他,问道:“年纪轻轻便出了几本书,你现在不缺钱花吧?”
“谁说的?怎么不缺?”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讲道:“家里每个月都指着我这点工资开火呢。”
“我跟您一样,也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
“你钱呢?花哪了?”
朱小林诧异地看着他问道:“几本书下来多挣几万的了吧?稿费都花在哪了?”
“稿费是有那么多,可没在我手里啊。’
李学武两手一摊笑了笑,讲道:“我写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稿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的稿费都捐了。”
闭目养神的李怀德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朱小林解释道:“前几年的地震、学校图书馆、山村里的孩子,你都不看报纸的吗?”
“呦,这我还真不知道。”
朱小林看向李学武的目光瞬间从羡慕变成了惊叹,其他人则满眼的不解和尊重。
“都捐了?咋想的?”
“也不是都捐了,前几本书都捐了,最后这本书的稿费没捐,给我爱人了,孩子需要学费。”
李学武笑着解释了一句,引得车内众人轻笑出声,好像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似的。
有些人更是松了一口气,更像是替李学武松了一口气,很怕他把钱都捐了怪可惜的。
典型的替别人惋惜和着急。
李学武并没有说最后一本书稿费的多少,在其他人看来,交学费能用的了多少钱。
只有了解数字的李怀德瞅了他一眼,随后便闭上眼睛继续装睡了。
几千块钱,他倒是一点都不羡慕,李学武这些年的进步和努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否定李学武真的很聪明,但他也得承认李学武非常的好学,性格坚韧。
去年还传出李学武同研究所的上官琪有什么特殊关系,结果呢?
上官琪一直在办公室给他上课,也让李学武对飞行器有了非常充沛的了解。
管委会办公会议上,李学武在讲飞行器业务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跟他对得上话。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李学武写的这几本书他都有认真看过,倒不是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是对李学武这个人感兴趣。
他要研究一个人,从书中便能得出结论。
看李学武的书,多是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论点论据非常的到位,就算不懂业务的人看了也会有所启发和思考。
他对李学武当然非常的了解,这些书确实是李学武写的,不存在代笔的行为。
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更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这种人李怀德是佩服的,赚多少他都不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