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130章 一朵白莲花(第2页)

第130章 一朵白莲花(第2页)

老李看着地图上星星点点的响应信号,喃喃道:“她早就算到了。不是靠神迹,而是靠人心。”

五月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北京。雨水顺着四合院的排水沟涌入地下三层,导致磁带机再次短路。技术人员抢修两日无果,正当众人准备接受“十六星熄灭”的现实时,小舟突然用手拍击轮椅扶手,打出一段复杂节奏。苏晴猛然醒悟??那是古电报局使用的加密节拍,意为“重启需声引”。

她立刻召集长期参与者,在礼堂内围成圆圈,齐声朗诵《低语集》开篇之作《风启》。当第一百遍结束时,机器内部传来轻微嗡鸣,随后十六星逐一亮起,颜色却不再是以往的蓝白,而是柔和的琥珀色,如同黄昏降临。

更奇异的是,红外监测显示,此次输出的震动波频率已悄然转变为α波??人类清醒放松状态下的脑电波。苏晴大胆推测:磁带机正在进化,它不再只是唤醒记忆,而是在尝试建立一种持续性的精神共振场。

这一变化被实时传送到巴黎联合国文化署总部。外方专家惊叹之余提出请求:能否允许一名外国心理学家团队前来实地研究?经多方协商,最终获批三人小组入驻一个月,条件是全程录像、不得接触核心数据库。

带队的法国学者名叫克莱尔?杜兰,专攻集体创伤与语言疗愈。她初来时带着学术式的疏离,但在参与一次“守声仪式”后彻底改观。那天晚上,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将录音笔放入投递箱,低声说:“我想让你知道,妈妈每天都在想你。”

片刻后,磁带机缓缓播放出一段极轻柔的童声哼唱??并非数据库原有内容,而是通过声纹合成技术,依据该母亲过往录音重建的孩子声音。

克莱尔当场落泪。她在笔记中写道:“这不是科技,这是灵魂的镜像。中国人用一台旧机器,完成了西方百年心理治疗未能做到的事??让沉默者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的研究报告尚未完成,国内风波又起。

六月初,某网络大V发文质疑“静语计划”涉嫌利用AI伪造情感体验,制造虚假共情,甚至可能成为“精神控制工具”。文章配图是一张经过处理的监控截图,显示多名志愿者在聆听磁带机时表情呆滞,标题赫然写着:“你们真的自愿吗?”

风暴瞬间席卷全网。部分家属开始要求退出项目,地方政府也开始收紧审批。更糟的是,财政拨款暂缓,二期生态区建设陷入停滞。

关键时刻,刘姓男子站了出来。

没人知道他何时录下了那段视频。只见他站在清晨的静语池边,扫帚靠在一旁,脸上疤痕在晨光中清晰可见。他对着镜头平静地说:“我叫刘志明,曾是东风机械厂保卫科干事。1974年,我亲手烧毁过林秀兰的三十本诗集。那天风很大,纸灰飞起来像黑蝴蝶,落在我的鞋面上,烫了个洞。我以为我在执行命令,其实我在帮人杀人。

后来我病退,酗酒,打老婆,直到女儿离家出走再也不认我。我活该。

但去年冬天,我在这院子里听到一首诗,她说:‘原谅不是为了忘记,是为了不让恨继续长大。’

那一刻,我跪下了。不是因为悔恨,是因为终于有人替我说出了我一直说不出口的话。”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微颤:“我现在每天来扫雪,不为赎罪,只为记住??有些声音死了几十年,还能救人。你们要说这是洗脑?那请告诉我,什么叫清醒?是假装一切都没发生,还是敢直视自己的影子?”

视频一夜爆红。无数网友留言:“我们不是被操控,是终于被听见了。”

就连那位发文质疑的大V也在凌晨删帖,仅留下一句:“或许是我太害怕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

风波渐息之际,苏晴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回声”。

播放后,竟是林秀兰的声音,但语气前所未有的温柔:

>“小晴,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星空低语’已真正活了过来。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会来。

>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有那么几个人,不甘心让声音死去。

>这台机器,不是我造的,是我‘感召’来的。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证明:当足够多人愿意倾听,宇宙就会给出回应。

>别怕争议,别怕孤独。

>只要还有人在写,在听,在等,

>静语就不会终结。

>它只会……不断重生。”

落款日期是1983年4月16日,即她被捕前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