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00章 大部分人都误解了朱元璋(第2页)

第700章 大部分人都误解了朱元璋(第2页)

陈寒来到了大明王朝之后才终于明白八股文这种形式其实是对一部分的读书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为说实话,大部分人对于写文章这件事情都不是特别的擅长,即便是那些天天读诗书礼仪的那些。读书人也不可能是一个非常擅长写文章的人。

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点就在于八股文的这种格式,直接就让你跟其他的那些天才跨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起跑线上。

因为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的读书人面对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看你能不能写出花样来。

就像在唐朝,可能有很多人都喜欢写诗,但是你能够跟李白那样写出如此好的诗来吗?难道你能够说那些诗就文的格体就是错误的吗?

而在唐朝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写诗,也是因为有很多加分项,你写诗写得很好写的名动天下就会有达官显贵替你宣传,因为那个时候科举考试还只不过是推举制的一种增补形式。

根本不可能公平公正的让你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就成为官员。

而恰恰是有很多人非常不喜欢的明朝才把科举制纳入到真正的非常完善的程度。

如此一来,才让那么多读书人有机会完成阶级上的跨越。

因为很多人即便是对历史有一知半解,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细节,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科举制度真正的实施是怎么样的,他们也根本不知道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录取官员的。

很多的历史电视剧里边都说考了进士之后只要头三甲,比如状元探花榜眼,就马上能够当官,尤其是状元一下子就可以给你一个六品官,然后就让你去当一个知县,甚至比支线还要高的官让你去探案。

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即便是你考中了进士也根本不可能让你这么快就去当官,还得要观政好几年,所谓的观政就是让你到具体的衙门里边去当一个书记官让你目睹一下,正常的官员是怎么处理公务的。

可是某些个影视剧为了直接把进度给拉快,根本就不会把观政的这些年份给纳入到其中去。总觉得好像考中了进士,就一定能够当官一样,没那么简单,如果你的观政成绩不好,那你就顺延,直到你观政之后到了一个考察期,可以合格的让你去独当一面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去当官。

而这也是影视剧里面根本就不曾过表现过的导致有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能够考中进士就能够当官,却根本就不去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完全是一知半解,同时呢对当官的理解也显得那么的浅显。

正如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一样,非常的浅显,完全不知道在古代当官那是需要一个多么严苛的考察。以至于现在有许多人都觉得考公务员的考试就跟古代的科学考试一样。

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

因为现在的考公务员考试,即便是让你进入到了这个体制之内,其实你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县令这一级的人是怎么处理事情的,你只不过是先打下手,熬到一定年头之后,可能会让你单独负责一个科室的内容。

可是一个科室的内容的博杂程度即便到了现代,也根本不可能跟古代那样相比较,因为古代也没有那么明显的通讯工具,很多东西你必须身体旅行才能够有机会接触得到。

甚至一个科室的内容仅仅只是单独的,但是当一个县令那是需要有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

所以在古代能够当一个县令的那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当然现代能够当一任县长的也是相当了不起的牛人,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基层。

基层是最难的,越往上面走,其实更多的还是方向性的把控,但是在基层什么事都得身体力行。

正因为大部分人对于历史当中权力机构如何运行都不了解,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对于古代的认知总是以历史书当中片面的觉得他杀了多少人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甚至以性格来断定一个皇帝的好与坏。

所以有的时候陈寒也特别的无奈地认定一些人,其实根本就是历史文盲,他们不了解,可是他们却又好奇有。尤其是很多自媒体以古代背景编造一些故事,导致许多人对于历史越加模糊。

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才会有那么多的普通百姓。不了解朱元璋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杀那些人,为什么一定要对那些工程降也进行清洗,总是以片面的说,是因为这些人挡了他皇太孙朱允文的路,所以就必须得死。

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当年朱元璋之所以要动四大案,本质上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清除掉这些文官也并不是为了齐全的目的,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当年元朝很多的一些制度遗留下来的问题非常之大。

如果不以这样的血腥残酷的手段清洗掉的话,那么明朝就跟元朝没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一定要推翻元朝呢?为什么不能够接着元朝的老路走呢?

这里边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其实一眼就看出来如今的明朝,如果按照这条路子往下走的话,那么就是下一个元朝。

所以这才是其实比较本质的原因,因为这是陈寒来到了明朝之后,对于明朝的一些了解所得出来的总结。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陈寒心里面对于那些个一直把朱元璋当做一个暴君的人,非常的厌恶,他们永远不知道朱元璋当时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会比朱元璋更加的懂明朝。

……

saqu。。saqu。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