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在山中立地成仙 > 第803章 虚与委蛇各取所需(第1页)

第803章 虚与委蛇各取所需(第1页)

“诸天万界,大道三千,各有千秋吧,无非是修行路上,风景略有不同罢了。”顾元清只是淡淡说道。

玄明睿指尖轻轻摩挲着玉杯边缘,似好奇说道:“我曾阅古籍,提及界域之隔,犹如天堑。界外虚空更是混乱危险,。。。

风自桃林深处吹来,拂过西岭坡的每一寸土地。那株曾枯死多年的桃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枝头缀满粉白花瓣,仿佛将整个春天都藏进了它的年轮里。断琴静卧于石台之上,第七弦微微颤动,似在回应天地间某种无形的召唤。

山下村落炊烟袅袅,孩童嬉闹声随风传来。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蹲在溪边,用树枝在泥地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他母亲唤他回家吃饭,他头也不抬:“等一下,我把阿爷讲的故事记下来。”

女人走近一看,怔住了。

泥地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

“永昌七年,粮中有毒,三万八千人饿死。”

她手指微抖,忽然想起幼时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记住,我们不是自愿饿死的。”那时她不懂,只当是老人神志不清。可此刻,心口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眼泪无声滑落。

不止是这村。

千里之外,北方边陲一座荒废多年的烽火台下,一位牧羊老汉突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沙丘喃喃道:“那是我爹战死的地方……他叫李守忠,戍北三十载,死后却被说成叛将。”他跪倒在地,抓起一把黄沙,嚎啕大哭。

更远的南方海岛,一名渔家少女梦见自己站在朝堂之上,身穿朱袍,手持玉笏,怒斥奸臣。醒来后泪流不止,提笔写下一篇《谏天子书》,字迹竟与百年前一位被诛九族的御史一模一样。

这不是偶然。

这是**记忆的觉醒**。

而这一切的源头,早已不在人间。

***

顾元清坐在桃林边缘,手中握着一只空酒壶。他已经不再喝酒了??自从那一夜之后。他说,酒喝多了会模糊记忆,而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忘。

南云溪走来,在他身旁坐下。她手中捧着一本新抄的册子,封皮上写着三个小字:《续录》。

“我整理了一些散落的记忆片段。”她轻声道,“有人看见沈清容的身影出现在洛阳旧址,抱着一卷竹简往东而去;有人说,在昆仑雪线之上听到过一段琴音,正是《百念谱》的残章;还有人说,西北大漠中出现了一座无名碑,上面刻着七十二个名字,最后一个,是‘不知名白发客’。”

顾元清没说话,只是抬头看着那把断琴。

风吹过,第七弦轻轻一震,发出极细微的一声“嗡”。

他忽然笑了:“他还活着。”

南云溪一怔:“你说谁?”

“那个傻子。”顾元清抹了把脸,声音低哑,“你以为真能靠放手就让真相落地生根?没有他在背后维系,‘念网’早散了。他是把自己的魂拆了,一缕缕缠进山河脉络里,才撑得起这天下万民同时醒来的代价。”

南云溪瞳孔微缩,随即明白过来。

白发徒儿并未死去,也未曾离去。他以断琴为契,以残魂为引,将自己的意识化作“念网”的根基,游走于天地之间,潜伏于人心深处。他不再是人,也不是仙,而是**记忆本身**。

就像雨落入江河,再也分不清哪一滴是他。

林昭不知何时出现在林外,肩上背着一把旧剑,衣角染血。

“监史院余孽未尽。”他走近,语气冷峻,“昨夜我在幽州截住一名黑袍人,他怀里藏着半块‘伪录碑’碎片,嘴里念着改写后的《实录》。我斩了他的舌,但他已经影响了十几个村民,他们开始否认祖辈的冤屈。”

南云溪皱眉:“难道‘伪录’还能再生?”

“只要人心仍有怀疑,谎言就有缝隙可钻。”林昭沉声道,“有些人宁愿相信虚假的安宁,也不愿面对真实的痛楚。这就是‘监史院’最后的武器??不是力量,是懦弱。”

顾元清冷笑一声:“那就让他们试试。现在每个村都有孩子在记故事,每户人家都在传家训。我们不用刀剑,我们用时间赢。”

南云溪低头翻开《续录》,指尖抚过一页页尚未定稿的文字:“可我们也得做点什么。不能只靠民间自发。若再过百年,这些记忆会不会又被掩埋?”

三人陷入沉默。

良久,林昭缓缓抽出长剑,剑尖点地,一道灵光顺剑流入土中。

“我愿以剑心为锚,镇守‘念网’十年。”他说,“只要我还站着,就不许任何邪术篡改历史根基。”

南云溪合上书册,取出一枚玉简:“我愿耗十年光阴,走遍九州,收集所有苏醒的记忆,编撰真正的《正史》。哪怕被人烧毁千次,我也要让它一次次重生。”

顾元清看着两人,忽然咧嘴一笑:“你们两个疯子。”

他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尘土,从怀中掏出那只铜铃??阿芜留给他的最后一物。

铃身已有裂痕,但依旧清亮。

“我嘛……”他晃了晃铃铛,眼神却前所未有的坚定,“我就继续当个游方的守门人。谁要是迷了路,谁要是忘了回家的方向,我就摇这铃,三声,不多不少。他听到了,就会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