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鼠兄都饿哭了,我还在扩建金库! > 第3487章(第1页)

第3487章(第1页)

第3487章

李绩作为行军总管,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判断,“燕王殿下此刻兵力空虚,平壤城虽已入手,却也随时可能得而复失。”

“我军应即刻东进,扫清沿途城池,火速驰援平壤。否则,攻下平壤非但不是功绩,反而可能让我军陷入敌境腹地,危在旦夕!”

这位沙场老将深知,若一位大唐亲王在异国他乡的都城中被反扑的敌人围歼,那之前所有的胜利都将黯然失色。

“陛下,末将请率三千铁骑先行,星夜驰援平壤,以解燕王殿下之危!”

段移石听着众人的分析,心中越发紧张。他那位小舅子,竟已身陷险境!

李想绝对料想不到,他送出的一个“捷报”,竟让远在辽东城的庆功宴气氛急转直下。

李绩的分析极具说服力,李世民即便心中尚存疑虑,也还是采纳了其观点,决定主力大军应尽快荡平辽东,同时下令段移石率部驰援平壤,解救李想。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正在平壤城中,悠然等待着主力大军的到来。

此前,公孙明直的部队与高桓权的兵马在城外展开激战。

鏖战大半日后,公孙明直一方已渐显胜势,不料唐军的伏兵从侧翼杀出,与贺健麾下的数千精锐里应外合,瞬间扭转了战局。

唐军的制式强弩,其威力早已在无数次实战中得到验证。

此刻,弩兵阵线如墙推进,不分敌我,箭雨覆盖了整个交战区域。

原本就已力竭的双方士卒,在这样无差别的打击下,再也支撑不住。

公孙明直反应极快,一见唐军现身,便知平壤城大势已去。

他与渊邵简短商议后,果断下令鸣金收兵,先行撤退。

反观高桓权一方,主帅贺健带头倒戈,率最精锐的部队向唐军“投诚”,并立即调转枪口对准旧主。

群龙无首的士兵们见状,再无任何心理负担,纷纷弃械投降。

最感憋屈的莫过于高桓权本人,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五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连自己都成了唐军的阶下囚。

平壤城内,李想与刘谨正在商讨高句丽的善后事宜。

“王爷,那个高桓权,您打算如何处置?”刘谨问道。

“你的看法呢?”李想反问,起了考较之意。

刘谨想了想,回道:“无论是高藏王,还是高桓权,乃至渊盖苏文,于我大唐而言,皆非善类。”

“高句丽历史悠久,与突厥、薛延陀等部族不同,他们拥有成熟的文明与深厚的国族认同。大唐若想将其彻底同化,绝非易事。”

“如今大唐国力鼎盛,自然无所畏惧。但王朝盛衰,世事难料。属下认为,即便我朝在高句丽复设汉时郡县,实利亦是有限,反而可能背上沉重的包袱,疲于奔命。”

“有话直说,在本王面前不必拐弯抹角。”李想看出了刘谨的谨慎,不禁莞尔。

“王爷,属下之见,高句丽之地,除王爷先前所言的辽东沃土值得经营外,鸭绿江以南多是山地,土地贫瘠,产出有限,可人口却相当密集。大唐若要在此维持统治,成本高昂且收效甚微。”

“因此,属下斗胆提议,不如保留高句丽的国祚。我大唐只取辽东,设辽东道。至于鸭绿江以南,无论是高句丽故地,还是新罗、百济的疆土,都无需并入大唐版图。”

“当然,我们并非将胜利果实拱手相让。我们可以让高藏王继续在平壤为王,同时奏请陛下,册封高桓权为另一国王。”

“如此一来,便有了南北两个高句丽王。至于在逃的渊盖苏文,他绝不会善罢甘休,极可能在北方拥兵自立。届时,高句丽将重现三国鼎立之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