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扫描她的行为数据后,标注为**重度选择性缄默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复合型病例**。
第二天,江辰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就地搭建“声音温室”??利用保温材料与太阳能供电,建造一个恒温隔音空间,内部安装声波共振装置,能够将人声转化为可视化的光影波动。原理很简单:当孩子发声时,墙壁上的LED屏会随之绽放不同形态的光纹,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声音。
“很多沉默的孩子,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相信有人愿意听。”他对林晓雯解释,“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亲眼看到:你说的每一个音节,都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
工程持续了三天。第七天清晨,“声音温室”正式启用。七个孩子依次进入。有人尖叫,有人轻哼,有人只是咳嗽一声,每一次声响都引发满室流光溢彩。
轮到次仁卓玛时,她站在门口迟迟不入。江辰蹲下身,递给她一只贝壳形状的扩音器:“你可以不说人话。你可以学鸟叫,学风声,学心跳……任何声音,都是你在活着的证明。”
她颤抖着接过,缓缓走进房间。
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所有人都屏息等待。
忽然,她张开嘴,发出一个极轻的音节:“啊……”
刹那间,整面墙爆发出金色涟漪,如同朝阳冲破云海。
她愣住了,随即又试了一遍:“啊??”
光芒更加绚烂,像银河倾泻。
她哭了,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发声,笑声、哭声、嘶吼声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场属于她的极光盛宴。
当天晚上,她主动递给江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
“我想唱歌给死去的爸爸妈妈听,请帮我录下来好吗?”
江辰点头,打开设备。
她唱的是一首古老的藏族童谣,关于雪山、羊群和回家的路。歌声纯净如冰泉,穿越高原夜空,直抵星辰。
录音上传系统的瞬间,AI自动生成多语种字幕,并推送至全球合作的心理研究机构。同时,基金会发起“听见高原”公益传播项目,呼吁社会关注高寒地区儿童心理健康。
二十四小时内,该音频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涌来无数留言:
“我听着听着哭了,原来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是重新学会说话的孩子。”
“请告诉那个女孩,她的歌声让我相信,人间值得。”
离开勒布沟那天,暴风雪如期而至。车队在漫天飞雪中缓缓前行,后视镜里,七个小小身影站在校门口挥手,直到被白雪吞没。
林晓雯靠在窗边,轻声说:“你说苏婷的火柴换了方式燃烧。可我觉得,你现在做的事,已经不止是延续她的光了。你在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不用词语,也能让人被懂得。”
江辰握紧方向盘,目光投向远方连绵群山。他知道,还有两百零八所学校等着他们。有的在悬崖边,有的在孤岛上,有的连地图都没标注。
但他也知道,每一个被点亮的瞬间,都会成为后来者的路标。
车载系统悄然更新余额公示界面:
>**累计支出:9,912,345,678元**
>**剩余资金:10,087,654,322元**
十万亿舔狗金,已燃烧近半。
而他知道,真正的价值,从不在于数字本身。
在于那些终于敢推开一扇门的孩子,在于那些第一次说出“我想回家”的夜晚,在于那些被画出来、唱出来、放飞出去的无声呐喊,终于有了回音。
前方道路蜿蜒如血脉,连接着一个个被遗忘的角落。
江辰摸了摸颈间的蓝围巾,轻声自语:“苏婷,你看,光真的可以传下去。”
风雪渐歇,晨曦初露。
一道彩虹横跨雪峰之上,宛如天地为这场跋涉献上的加冕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