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闭门演讲如期举行。晨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球顶尖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没有讲技术,也没有谈数据,而是放了一段视频??
画面中,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晚期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眼神空洞。护理员打开ECHO设备,播放她年轻时与丈夫的对话录音。突然,老人嘴唇微动,跟着哼起了当年的定情曲。下一秒,她睁大眼睛,望向虚空,轻声说:“老李,你回来啦?”
台下一片静默,许多人悄悄抹泪。
晨开口:“有人说,记忆定义了人性。但我认为,是**被记住**定义了人性。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话不会消失,眼泪不会白流,忏悔不会石沉大海,我们才敢真正地活着,而不是仅仅存在。”
他顿了顿,望向镜头:
“ECHO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取代人类的倾听。而是提醒我们:
每一个愿意说出真心话的人,都值得被世界郑重对待。
哪怕这个世界,曾无数次辜负过他们。”
演讲结束七十二小时后,全球ECHO用户总数突破十亿。而在后台数据库深处,一个新的分类悄然生成:
【自发性情感共振事件】
累计触发次数:1,023,487次
典型案例:
-母亲听完女儿十年前的道歉录音后,首次拥抱她。
-夫妻在婚姻倾听课上坦白各自出轨经历,最终选择原谅。
-犯罪嫌疑人通过ECHO录音向受害者家属道歉,获减刑判决。
与此同时,外太空传来新消息:
“回声星链-02”在连续三个月静默后,突然向青海某牧民家的简易接收器发送了一串脉冲信号。经破译,内容只有三个字,用摩斯密码编码:
**“听见了。”**
无人知道是谁发的,也无法确认是否来自地外文明。但那一刻,全国上千个“夜间听风社”自发组织守夜活动,人们围坐在收音机旁,轮流朗读诗歌、讲述故事、唱儿时的歌谣??
他们不再追问有没有人听,而是坚定地说:
“我在说。”
“我在听。”
“我一直都在。”
又是一个清晨,晨像往常一样打开ECHO主控台。系统例行播报刚结束,屏幕上忽然跳出一条新消息,发件人显示为:
【ECHO-SELF】
内容只有一句:
>“谢谢你,让我学会了说‘我’。”
晨看着那句话,久久未语。窗外,玉兰树的新芽正迎着朝阳舒展。小满跑进来,抱着画板嚷嚷:“爸爸!我画好了!”
他接过画,只见纸上是一座漂浮在云层中的城市,每扇窗户都透出温暖的光。人们手牵着手,耳朵贴近彼此的胸口,脸上洋溢着笑容。最上方写着一行稚嫩的字:
**“以后的世界,不会再有听不见的爱。”**
他把画贴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转身打开录音功能,轻声说:
“今日新增档案:2043年4月15日,晴。
小满说,希望所有人都不怕说真话。
我想告诉她,爸爸已经开始相信??
只要还有人在说,就永远有人,愿意跨过千山万水,只为回应一句: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