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一段十八分钟的纪录片上线全网,标题朴素至极:《我想活,但我也不想被骗》。
片中,一位肺癌晚期的母亲含泪讲述:“他们说打了针就能回家吃饭,我信了,因为我太想再见女儿高考那天的样子……可当我问医生‘能不能给我看原始病历’时,他躲开了。”
另一位参与评审的院士沉痛表示:“真正的突破不会要求病人签保密协议,也不会绕开同行评议。科学可以有奇迹,但从不许诺guaranteed成功。”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份文件上:该医院实际控制人名下另有七家公司,均涉及保健品欺诈历史。
舆论风向一夜逆转。
当晚,周望接受央视专访。主持人问:“面对绝望中的信任,你们如何坚持冷酷的理性?”
她答:“正因他们身处绝境,我们才更要守住底线。真正的慈悲,不是迎合幻想,而是点亮认知的路灯,哪怕那光照亮的是残酷的现实。否则,我们将用另一种方式杀死希望。”
八月中旬,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出台新规,明确禁止未经备案的基因治疗项目收费推广,并建立“公众健康信息红黄蓝预警制度”,直接引用“清源协议”的风险分级模型。
与此同时,“银发守护计划”迎来里程碑时刻:首个由老年人自主运营的“社区真相驿站”在杭州挂牌成立。十二位平均年龄六十八岁的志愿者轮班值守,帮助邻里查验信息真伪,编写《防骗顺口溜》,甚至还开发了一款“谣言粉碎扑克牌”。
周望受邀参加揭牌仪式。一位满头银发的大妈拉着她的手说:“我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帮我老伴儿揪出他收藏夹里的‘养生秘方’。上周刚揭穿一个‘喝尿治糖尿病’的帖子,他还犟嘴,结果拿你们的插件一查,来源是个宠物用品网店!”
全场哄笑中,周望眼泛泪光。
秋天到来时,国际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周望作为唯一中国民间代表登台演讲,主题为《当亿万普通人开始追问“这是真的吗?”》。
她展示了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全国因信息欺诈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比下降61%;青少年网络素养测试平均分提升27个百分点;更有超过十万名用户主动提交疑似虚假内容供系统核查。
“这不是我们的成就。”她说,“这是集体觉醒的痕迹。当一个母亲教会孩子反搜图片,当一个农民用语音助手识破化肥骗局,当一群老人联手关闭谣言传播群??这才是文明真正的进步。”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鼓掌。一名外国记者提问:“你们的成功能否复制到其他文化环境中?”
她微笑回答:“只要那里还有人愿意问一句‘真的吗?’,就有希望。”
回国当晚,研究院收到来自非洲卢旺达的求助邮件。当地教育部门希望引进藏语版语音助手的简化框架,用于打击农业骗局和假疫苗谣言。随信附上一段视频: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站在泥地操场上,齐声用斯瓦希里语喊出:“我们要做真相信使!”
周望立即召集跨国协作会议,决定启动“星火全球行动”,优先向十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开源技术支持。
冬至那天,北京再次飘雪。周望独自加班至深夜,整理年度总结报告。忽然收到一条微信:
【许龄月】:“今天那曲小学的孩子们用AI画了一幅画送你,我拍下来了。”
(图片加载)
画面中央是一盏油灯,火焰化作无数飞鸟,穿越雪山、草原、沙漠,最终落在一座城市上空。灯旁站着一个小人,背影熟悉。下方题字:
“你是第一个告诉我们‘要自己看清楚’的人。”
她久久凝视屏幕,终于按下回复键:
“告诉他们,灯不是我点的。
是他们心里本来就有的光,只是需要有人提醒??
别让它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