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这一举措赢得了广泛理解。那位曾撰文批评的“资深观察员”私下联系团队,坦言:“我以为你们只会煽情,没想到真敢把刀递给别人来削自己。”
春天终于来了。
随着气温回升,更多好消息接踵而至。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将于六月召开专题听证会,邀请平台用户代表现场发言。首批入选的十人中,包括青海玉树的藏族教师卓玛、江苏盐城的瘫痪青年孙伟、还有河北保定的初中生赵小雨。
赵小雨的母亲特意打来电话,声音哽咽:“闺女天天背演讲稿,连做梦都在念‘我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知道,山外面有光’。她爸在外打工五年没回来,听说这事,连夜买了票往家赶……”
陈着握着电话,眼眶发热。
与此同时,“代际共学”功能持续升温。山东那位第一次看到重孙女影像的老人,如今已成了村里的“数字辅导员”,每天帮七八个同龄人操作手机。他在平台上开设专栏《七十岁学生的日记》,最新一篇写道:“昨天教会老李头视频通话,他看见孙子吃饺子,哭了。我说,咱俩加个好友吧,他愣是按了十分钟才找到‘发送验证’键。我们都笑了,笑完又有点酸。”
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贵州遵义的“民间学习纪念馆”。开馆三个月,参观人数突破五万人次,其中近半数为中小学生。许多学校组织研学活动,孩子们在展柜前久久驻足。一本泛黄的手抄课本旁写着说明:主人张桂花,52岁,环卫工,三年抄写识字卡片两千张,现能独立读报。
一名初中生在留言簿上画了一盏灯,写道:“原来大人也会害怕,但他们还是学会了勇敢。”
夏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考察团。一行七人走访了六个省份的基层节点。在甘肃,他们亲眼见到牧民用太阳能板供电,在帐篷里观看农业讲座;在福建渔村,几位老太太围坐一台平板,跟着视频学做海蜇皮凉拌菜,笑声震天。临行前,团长握住陈着的手说:“我们见过太多顶层设计的‘教育改革’,但你们做的,是自下而上的文明重建。”
七月,“智慧牧羊计划”升级版投入使用。新一代识别系统不仅能统计羊群数量,还可通过行为分析预警疾病。甘肃、青海、西藏三地已有三百多个牧场接入开源代码。马强受邀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项目获得特等奖。评委点评:“这不是完美的程序,却是最有温度的代码。”
领奖台上,这个十三岁的少年面对镜头说:“我希望有一天,每个放牛放羊的孩子,都能一边看牲口,一边上学。”
台下掌声雷动。
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九月。
《终身学习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将于明年元旦正式施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终身教育资源,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公民的学习权利。
当晚,平台服务器流量峰值突破历史纪录。无数人在深夜登录,只为查看法律全文。一条条评论如星河般滚动:
>“我四十岁了,还能报名考会计证吗?”
>“我妈六十八,学不会拼音,是不是就没希望了?”
>“我在监狱服刑,能不能也听听课?”
陈着亲自回复了最后一条:“能。我们会尽快推出无障碍访问通道,一个都不能少。”
冬天再度降临。
这一次,雪落得安静。
年终总结会上,林小雨播放了一段从未公开的影像:云南怒江傈僳族村落的老人们,在火塘边集体朗诵刚学会的汉字。烛光摇曳,皱纹深刻的脸上写满专注。镜头缓缓扫过,最后定格在一块黑板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们活着,也有用。”
全场寂静无声。
陈着站起身,走到窗前。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如同无数颗不肯熄灭的心。他知道,质疑仍在,阻力未消,某些地方的教学点依然面临关停威胁,个别媒体仍在渲染“知识失控”的恐慌。
但他也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
一百万个学习者,五千个自发课堂,十万小时民间课程,亿万次点击背后的人生改变??这些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根系。它们穿透冻土,向着光伸展,无声却坚定。
散会后,他独自留下,打开后台管理系统。在搜索框输入“重生”。
跳出的第一条笔记,属于那个河北的初中生赵小雨:
>“老师说重生是电视剧里的事。可我觉得,当我第一次听懂英语听力的时候,我就重生了。
>原来我不是笨,只是没人告诉我怎么学。
>现在我知道了,只要不停下来,每一天都可以重新开始。”
陈着轻轻点击“置顶”,然后退出系统。
他拿起手机,给所有人发了新一年的第一条消息:
>“风雪再大,路也通向远方。
>明天,我们继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