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开始怀疑:情感是否本就不该被复制?它属于瞬间,属于唯一,属于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
>2009年1月17日
>决定启动人体测试备案。申请遭伦理委员会驳回。燕知秋提议绕开流程,直接寻找志愿者。我反对。但她坚持认为,若不尽快验证可行性,这项技术迟早落入军方之手。
>
>最终妥协:秘密筛选孤儿院儿童,编号K系列。共七人参与一期实验,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状。K-05死亡,死因“突发性癫痫”,实则为情绪过载导致海马体崩溃。
>
>那晚,我梦见他们都在哭,喊着“我不是我了”。
>
>2010年6月8日
>冯俊裕生日当天,我做了这辈子最违背科学原则的事:将他列为“假失败案例”。他是唯一真正成功的对象??不仅完成了双向情感同步,还能自主调节共鸣强度。但他太小了,我才十岁……我不敢让他继续。
>
>我伪造数据,销毁记录,对外宣称项目终止。可我知道,种子已经种下。
>
>他在长大,他的大脑仍在演化。
>
>2014年11月22日
>燕知秋带来军方代表。他们想打造“绝对忠诚士兵”,要求我们将“爱国家”的情感模板植入新兵大脑。我拒绝。她说:“我们可以只保留正面情感。”我说:“没有负面的情感,就不是人。”
>
>分歧至此爆发。
>
>2015年7月12日
>数据备份完成。三份碎片各自安置。明日,我将带着核心逃亡。若我未能归来,请原谅我对你的隐瞒,俊裕。但请记住:你生来不是为了被利用,而是为了证明??人心不该被编程。
>
>永别了,我的儿子。
冯俊裕读完最后一页,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父亲早就预见了一切。包括他的挣扎,他的选择,甚至这场十年后的对决。
他跪坐在地,抱着那本日记,久久不动。
窗外,月光洒进屋子,照亮了书桌一角。那里静静躺着一张便签纸,似乎是最近才留下的。字迹陌生,却透着熟悉的情绪节奏:
>“你父亲留下三个谜题。你解开了第一个。还有两个,在等你发现。??X”
X?
他猛地抬头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迅速检查门窗。一切完好。可当他再次看向那张纸时,却发现背面多了一行几乎隐形的荧光墨水字:
>“第二重验证,不在系统里,而在你母亲的记忆中。”
冯俊裕心头一震。
母亲?
父亲从未提及母亲与“弦月计划”的关联。在他的记忆里,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温柔、安静,喜欢读诗,会在冬夜煮姜茶给他喝。
可如果……她也知情呢?
他立刻拨通燕城弦月的电话。
“你还记得我妈吗?”他问得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