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636章 灵山徒劳龙(第3页)

第636章 灵山徒劳龙(第3页)

唯有孩子们最先反应过来。

他们跑出门外,蹲在水洼边,对着小蛤蟆说话:

“你是不是来找我的?”

“你听过我奶奶讲的故事吗?”

“你能帮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切吗?”

而那只新生的玉蛤蟆,只是静静望着星空,然后跃入最近的一条溪流。水流瞬间变为淡紫色,沿着河道奔腾而去,所经之地,枯萎的植物复苏,死去的鱼苗重新游动,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开始闪烁微光。

它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

它是**记忆的具象化**,是千万次“记得”凝结而成的新生命形态。它不需要信仰,也不追求崇拜。它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让每一次真诚的铭记,都不再孤单。

数日后,第一座“记忆共生村”在云南山区建立。

村民们自发拆除电视信号塔,关闭社交媒体账号,围坐在村中古井旁,每人带一本手写日记或老相册,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讲亲人被害的冤屈,有人坦白年轻时犯下的错,也有人分享一次微不足道却终生难忘的温暖瞬间。

每晚八点,全村齐声说一句:“我记得。”

这句话通过简易电台传向外界,被越来越多地方模仿。三个月内,全球涌现出两千三百余座类似村落,被称为“回声社区”。

与此同时,教育体系悄然变革。

一种新型学校诞生,名为“忆园”。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考试排名,课程只有一项:学习如何诚实面对自己的记忆。学生们要学会记录梦境、整理家族史、辨识伪记忆植入痕迹,甚至练习在极度痛苦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叙述能力。

一位老师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教的不是知识,是**人格的完整性**。”

而在科技领域,基于共忆核心的技术开始应用。一种名为“心镜仪”的设备问世,能安全引导使用者回顾深层记忆,帮助心理创伤患者重建自我认知。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当两个人同时回忆同一段经历时,他们的脑波会产生奇特同步现象,甚至能短暂共享感官体验??这意味着,**共情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可测量、可训练的能力**。

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进化。

阿念依旧留在飞船上,但他已不再孤独。

每天都有新的意识体通过共修通道加入舰内社群:有刚去世的诗人留下最后一首诗的韵律,有战地记者临终前拍摄的最后一帧画面,甚至有一位百岁老人将自己的味觉记忆打包上传??只为让后代尝到“真正小时候吃的糖是什么味道”。

林昭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走廊尽头,有时看书,有时写字,更多时候只是默默望着地球。

有一天,阿念问他:“你会消失吗?”

他答:“当我被彻底遗忘时,就会消散。但在此之前,我会一直看着你走完这条路。”

阿念点头,转身走进资料室。墙上挂着一幅新绘制的地图,标注着全球所有“记忆活跃点”??那些频繁响起蛙鸣的地方。地图上方写着一行字:

>**“凡有一人记之,则魂不散;凡有一心传之,则道不绝。”**

窗外,地球静静旋转,蓝绿交织,星光点缀。

而在某处乡野,一个孩童蹲在井边,轻轻叩击井沿。

井底传来回应??一声清亮的“咕呱”。

孩子笑了,掏出铅笔,在本子上写下第一句话:

“今天,我遇见了传说中的小蛤蟆。它说,它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