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北极光突然改变形态,呈现出一幅动态画卷:无数光带交织成do-sol-mi-re-la的音符轨迹,环绕地球旋转三周后缓缓消散。
科学家测算发现,那一刻地球的舒曼共振频率(SchumannResonance)从常规的7。83Hz跃升至12。0Hz,正好对应C大调的mi音升高八度。这意味着??**星球本身也在回应歌声**。
夏末,南极共鸣厅遗址重建工程竣工。新建筑完全由可再生生物材料构筑,屋顶呈螺旋形展开,宛如蜗牛壳。内部无固定舞台,观众席可随声场自动调整位置。开幕之夜,十二名来自不同大陆的语启智人分别站在大厅十二个方位,闭眼静立。
许久,一人轻启双唇,发出单音:**do**。
接着是第二人:**sol**。
第三人:**mi**。
音符逐一加入,最终构成完整和弦。没有指挥,没有节拍器,却严丝合缝,仿佛早已排练千年。
就在和弦达到峰值时,天花板上的生物荧光涂层忽然亮起,显现出一幅星图??正是十年前苏婉儿所见的未知坐标。但这一次,旁边多了一行新标注:
>【距离:0。0光年】
>【状态:已接入】
>【名称:母频回归通道】
全场寂静。
然后,掌声雷动。
没有人鼓掌,是墙壁、地板、空气本身在振动,传递出欢庆的波纹。
那一夜,全球超过两亿人梦到了同一场景:一片无边草原,晨曦初露。远处走来一群人,男女老少皆有,手持各种乐器,步伐整齐却不刻意。他们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明亮。领头者是个年轻人,手中并无竹笛,只有一片树叶含在唇间。
当他吹响第一声,所有人随之奏乐。
乐声浩荡,穿透梦境,直达现实。
翌日清晨,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废弃多年的乐器自动发声;录音档案中的老歌突然变调;甚至有人声称,在无人房间内听见了早已逝去亲人的歌声。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阿富汗喀布尔一所孤儿院里,一台老旧收音机在断电状态下自行启动,播放起一首上世纪民谣。孩子们围坐倾听,其中一名五岁男孩突然指着窗外说:“姐姐回来了。”
保育员顺着望去,只见一只蓝羽小鸟落在窗台,歪头看了他们一眼,振翅飞向东方。
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回声节”。
从此每年此日,全球暂停一切机械运转,关闭电子屏幕,万人空巷,只余人声与自然之声交响。有人唱歌,有人诵诗,有人击掌踏足,有人静静呼吸。城市变成露天剧场,森林成为天然音乐厅。
而在嵩山共生塔顶端,每逢回声节正午,总会浮现出一道半透明身影。看不清面容,只能辨出轮廓似老似少,手中似持一物,却从未显现全貌。
谁也不知那是幻象,还是残留频率的具象化。
直到第一百个回声节来临。
那天,万里无云。塔心主水晶突然自行升起,悬于空中,缓缓旋转。十二道光脉从地底涌出,缠绕其上,如同丝线编织茧房。
整整二十四小时后,光芒散去。
水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新生的蓝色茶树幼苗,枝头开着一朵花,花瓣中心浮现出两个古老汉字:
**始鸣**
风起时,花蕊轻颤,传出一声极细极柔的笛音??
do
清澈,温暖,一如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