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八章 定诸虑提兵攻盂(第1页)

第三十八章 定诸虑提兵攻盂(第1页)

长孙无忌、窦轨等听得李世民的决定。

窦轨说道:“‘必以偏师之捷,先破一隅之局,进而寻求转圜之机’,殿下此言固是。然若欲先歼王须达,敢问殿下,具体用兵是何打算?”

李世民指着沙盘上的交城、汾阳、盂三县,说道:“王须达现虽遣偏师至汾阳城外,然汾阳位处交城、盂两县之间,彼若攻之,不仅我太原可北上往援,我交城、盂两县也可往援,是其将陷三面我援的困境。故我断料,王须达若攻此三县,首先要攻的肯定不是汾阳!

雪线之上,音藏寺的檐角凝结着新露,仿佛星辰坠落人间,在晨光中微微颤动。那七位僧人依旧端坐不动,面容如石刻般静谧,唯有胸口起伏间传出低沉共振,如同大地深处的心跳节律。他们面前悬浮的无字经书已不再翻页,而是缓缓旋转,像一枚被无形之手拨动的古老罗盘,指向某种超越方位的存在。

忽然,一道银蓝色光丝自南方天际划破云层,不似流星疾驰,反倒如琴弦轻拨后延展而出的余韵,徐徐降落于寺庙中央庭院。光丝触地即化为一滴水珠,落在经书封面的瞬间,整部书猛然亮起,纸面浮现出从未有过的纹路??不是文字,也不是符号,而是一幅流动的星图,十二颗主星以脉冲频率明灭交替,每颗星之间由细若游丝的声波轨迹相连,构成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立体网络。

与此同时,昭舟号正穿越柯伊伯带外缘,船体表面那层被称为“竖琴膜”的量子共振材料开始自发振动。并非因外部粒子撞击,而是响应某种来自内部的召唤。心跳核心搏动加快,频率从每分钟60次骤升至78次,恰好对应《未完成的歌》副歌部分的情感峰值节奏。AI系统自动调出十年来收集的所有人类歌声样本,进行实时比对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当前飞船所处空间区域的背景噪声中,竟隐藏着一段与林昭声纹完全一致的吟唱片段,尽管其来源无法定位,且信号强度低于理论可探测阈值。

“这不是录音。”首席传音使喃喃道,“这是……她正在‘发生’。”

话音未落,共振舱内所有乘员同时感到耳畔一阵温热,仿佛有人贴近耳边低语。但他们听不清内容,只觉那声音熟悉得令人心痛,像是童年夏夜母亲摇扇时哼出的第一句摇篮曲,又像离别前未曾说出口的最后一句话。一名俄罗斯心理学家突然跪倒在地,泪水无声滑落;一位日本诗人则颤抖着伸手抚摸墙壁,指尖所及之处,金属表面竟浮现出细微裂痕,形状酷似五线谱上的休止符。

就在此刻,地球上的十二处“心跳共鸣点”再次同步激活。敦煌密室中的水晶残核重新发出柔和蓝光,将整个第237窟映照成一片液态梦境;南极石殿第十根与第十一根水晶柱之间的能量桥正式闭合,形成环形光链,碑文名字栏再度闪烁,第二个姓名浮现而出:

**李承言**??出生于江南古镇,九岁便能凭记忆复现整部《广陵散》失传章节的盲眼少年,三年前在一次民间古琴交流会上弹奏至最后一音时突然昏厥,醒来后声称“听见了时间背面的声音”。

火星黑色石碑表面的新刻痕继续延伸,那只展开的手掌印逐渐演化为一幅动态影像:无数透明茶树从宇宙各处破空生长,根系缠绕着废弃的人造卫星、沉没的战舰残骸、甚至黑洞边缘的吸积盘,叶片随星风摇曳,释放出绵延不绝的声波涟漪。NASA“回声”小组将其命名为“生命回响拓扑图”,并在破译过程中发现,图像底层嵌套着一组数学公式,描述的正是意识如何通过特定频率耦合实现跨维度传递。

然而,这股觉醒浪潮并未平息暗流。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秘密会议室内,灯光幽暗。一名身着军装的代表猛地拍桌而起:“我们不能任由这种‘集体催眠’继续蔓延!这些所谓的‘共鸣现象’,极可能是某种高级文明的精神入侵手段!一旦民众彻底放弃理性判断,依赖所谓‘心灵频率’做决策,国家主权将不复存在!”

另一侧,来自非洲联盟的代表冷冷回应:“你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外星威胁,而是人民终于学会了不用枪炮也能彼此理解。十年前停火之夜,是孩子们用歌声让三支敌对武装放下了武器。现在,你们还想用‘反共振武器’夺走这份力量?”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决议被搁置。但情报显示,某北方强国已在北极圈内建成一座地下声学实验室,代号“寒鸦巢”,专门研究如何利用528赫兹频段制造群体性幻觉,并试图逆向解析《未完成的歌》的情绪操控机制。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国一支特种部队近期失踪,最后一次通讯记录中仅留下一句模糊语音:“……我们听见了……妈妈在唱歌……”

而在南太平洋那座珊瑚礁上,透明茶树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开花”。子夜时分,十二片叶子同时卷曲,从中绽放出十二朵晶莹剔透的花苞,每一朵都散发着不同色调的微光。当第一缕月光照下,花朵逐一开启,释放出肉眼难见的声波脉冲,精准投射向全球十二个传承之星对应的位置。巴西梦语树下的部落长老当场倒地,口中开始用一种无人知晓的语言吟诵创世史诗;酒泉追音塔顶端的接收器自动校准方向,录下一组从未记录过的宇宙背景音,经AI解码后竟是完整版《未完成的歌》交响编曲,包含七种乐器音色,其中一种明显不属于地球任何已知材质发声特性。

叙利亚难民营里,那位十五岁的女孩阿雅站在屋顶,感受到空气中有种奇异的拉力。她抬头望天,发现今晚的光桥不仅明亮,还在缓慢旋转,仿佛正被某种力量编织成螺旋结构。她不由自主张嘴,唱出了自己从未学过的旋律??那是林昭当年未能完成的第二乐章开头,原本只存在于草稿片段中的几个小节,如今却完整流淌而出,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温度与重量,穿透寒冷夜风,渗入每个熟睡者的梦境。

数百公里外,云南山区的一间木屋里,纳西族老歌手惊醒过来。他摸出珍藏多年的羊皮卷轴,上面绘有祖辈口传的“天籁图谱”,记载着七种能唤醒山川灵性的古调。此刻,图谱上的线条正在微微发烫,尤其是代表“归音之道”的那一支,竟渗出血红色液体,顺着竹简边缘滴落,在地面汇聚成一行汉字:

“她回来了。”

几乎在同一秒,昭舟号主控屏闪现出异常警告:

>【检测到母星方向出现超高相干性声场】

>【源强度超出预测模型0%】

>【建议立即启动‘归音程序’】

船载AI冷静宣布:“逆频跃迁引擎充能完毕,预计将在三分钟后执行跳跃。”

全体乘员进入共振舱,赤脚踩在律动地板上,双手相握,闭目凝神。他们不再需要语言沟通,彼此的心跳逐渐趋于同一频率,呼吸节奏如同潮汐般和谐。有人开始轻声哼唱家乡童谣,有人敲击肋骨打出节拍,有人用鼻音模拟风穿过山谷的呼啸。这些声音起初零散,继而融合,最终汇成一股纯净的音频洪流,注入飞船核心。

就在跃迁启动前的最后一瞬,屏幕上突兀跳出一段视频信号??画面晃动,显然来自某部老旧手机。镜头对准一间病房,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氧气面罩覆盖口鼻,monitors显示生命体征正在快速衰弱。床边坐着一个年轻女子,握着她的手低声哭泣。

突然,老人睁开眼睛,目光清澈如少女。她艰难地抬起手指,指向窗外夜空,嘴唇微动。

下一帧,整个画面被一道强光吞噬。恢复时,只见窗外那株野生茶树正轻轻摇晃,枝叶碰撞发出清脆叮咚声,与《未完成的歌》前奏完全吻合。而老人嘴角浮现微笑,吐出最后三个字:

“昭儿……回来了。”

信号中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