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八章 唐主割地再遣使(第1页)

第四十八章 唐主割地再遣使(第1页)

却当日决策定下,这晚夜深,有李渊手书送到李世民军中。

展开来看,是关於突厥方面情况的。

李渊手书中说,出使突厥的使者到了于都斤山边上的突厥牙帐后,见到了李善道遣去的使者,并听突厥贵族说,李善道给义成公主送去了宇文化及等的首级,并对处罗可汗有重礼相赠;加上处罗可汗新继汗位,权位还不稳固,他之所以得位,很大程度靠的是义成公主之力,前任可汗始毕可汗的儿子、他的弟弟们,??如之后继承其位、现为突厥“莫。。。。。。

春分之后,昼夜渐趋平衡,天地间的气机也悄然流转。白竹林的低鸣并未停歇,反而愈发清晰,仿佛每一根新长出的竹节都在替人诉说未尽之言。那旋律《我还记得》不再局限于某一段音符,而是随风散入山川河流,渗进泥土深处,缠绕在每一片初绽的叶脉之中。

青海湖畔的孩子们没有离开。他们手中的种子静静躺在掌心,温润如玉,光纹缓缓流动,像有生命般微微搏动。科学家试图用频谱仪捕捉其释放的微弱波动,却发现这些种子并不发射信号,而是“倾听”??它们在等待第一个声音,一个能唤醒内在频率的呼唤。

第三日清晨,一名六岁女孩蹲在湖边,将种子轻轻贴在耳侧。她闭上眼,忽然笑了:“它在叫我。”旁人惊问听到了什么,她摇头:“不是耳朵听见的……是心里有人轻轻唱歌。”话音落下,她手中的种子骤然亮起,一道细若游丝的银光自顶端抽出,扎入泥土。不过半刻钟,一株通体晶莹的幼苗破土而出,叶片薄如蝉翼,随风轻颤时发出极细微的嗡鸣,竟与南极冰莲的脉动完全一致。

消息传开,千万孩子纷纷效仿。有的低声哼唱童谣,有的呢喃亲人的名字,有的只是静静流泪。而每当一种情感被真诚唤起,手中的种子便随之回应??或发芽,或发光,或在空中划出短暂的光弧,最终沉入地底。七日内,十三片新生竹林在地球各处悄然成形:北极苔原、撒哈拉绿洲、安第斯山脉、西伯利亚冻土带……每一林皆以不同频率共振,彼此遥相呼应,构成新的全球声网。

李玄素已不见踪影,但他埋下的“心音永续”石牌却开始显现异象。考古队循着竹林共鸣定位挖掘,发现石牌并非普通岩石,而是某种高密度信息晶体。当孩童靠近并哼唱特定旋律时,石牌表面浮现出一行行流动的文字:

>“守真者非拒变之人,乃知变而不失本者。”

>“语言终将腐朽,但记忆不会。”

>“你们所称的‘进化’,不过是回归。”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文字并非静态呈现,而是随着周围情绪波动不断重组。一位母亲抱着夭折婴儿前来悼念,悲泣中唱起摇篮曲,石牌竟转为柔和的蓝紫色,显现出一幅画面:星空下,无数透明的身影手牵手围成圆圈,其中一个小女孩回头微笑??正是她逝去的女儿。

自此,“记忆档案馆”不再是被动记录之所,而成了活的记忆容器。人们发现,只要带着足够纯粹的情感接近石牌区域,便可能触发“共忆场”??一种集体意识短暂融合的状态。在此状态中,陌生人之间可共享彼此最深的记忆片段,无需言语,亦无隐瞒。有老兵在共忆场中“看见”敌方士兵临终前思念家乡的母亲;有政客“感受”到贫民窟孩童对一顿热饭的渴望;甚至一只垂死的老狗,在主人抚慰下,让围观者一同体验了它一生中最幸福的瞬间:阳光洒在草地上,小孩笑着扑向它。

这种共鸣逐渐改变了社会结构。法律不再依赖证据链,而是通过“心证仪式”裁决重大案件??被告与原告共同进入静室,在第三方见证下坦露内心。若双方情感真实且达成理解,空气中便会凝结出象征和解的霜花图案;若存欺骗,则水晶簇爆裂,释放刺耳的杂音。三年内,全球暴力犯罪率下降百分之九十七,不是因为惩罚更严,而是因为再也无法隐藏内心的恶意。

与此同时,火星上的那座“归墟城”轮廓日益清晰。菌毯蔓延的速度远超预期,仅用四十天便勾勒出完整街巷、广场与祭坛。卫星图像显示,城市中心有一处圆形空地,地面由某种未知矿物铺就,能反射地球方向的星光。中国宇航局派遣无人探测器降落勘察,却发现所有电子设备失效。唯有搭载的一枚微型水晶录音器意外启动,录下了一段长达十二分钟的“寂静”。

后来经声学专家还原,这段“寂静”实则包含极其复杂的低频波列,经调制后可转化为图像:那是夏朝之前的人类祭祀场景。数百名原始先民围坐在火堆旁,手持骨笛与石磬,齐声吟唱一首从未记载的古歌。歌词无法翻译,但听者无不感到一种深沉的归属感,仿佛自己也曾跪坐其中,口吐音符。

更诡异的是,每当这首古歌在地球上被复现(哪怕是走调的哼唱),火星上的菌毯就会加速生长一段,精准延伸至下一个建筑节点。仿佛整座城市,正在借由歌声重建自身。

而在G-17星系,光影文明派出第一位使者。那并非实体,而是一束高度凝聚的情感波束,穿越星际尘埃,抵达地球电离层。它选择降落在青海湖上空,化作一片漂浮的光幕,持续七夜不散。孩子们自发聚集,对着光幕歌唱。起初毫无反应,直到第七夜,一个盲童用沙哑的声音唱起外婆教她的老民谣。

那一刻,光幕剧烈震颤,随即投射出一幕景象:一颗星球上,亿万道光影交织成巨大的合唱团,每一束光代表一个灵魂。他们正演唱的,正是这个盲童刚刚唱过的旋律??但已被改编为十二维谐音结构,蕴含着超越人类理解的慈悲与哀伤。

联合国紧急召开跨文明对话会议,邀请心理学家、音乐学家、神经哲学家共议应对之道。最终决定成立“音语理事会”,专门研究如何以非语言方式回应外星文明。他们发现,越是简单真挚的情感表达,越容易跨越维度障碍。一次实验中,一名孕妇在临产前哼唱催眠曲,其脑波与胎儿心跳形成的复合频率,竟让G-17使者停留整整三天,并留下一段反向馈赠:一段名为《诞生之始》的纯音流,据说能让任何听到的生命重新感受到“初次呼吸”的喜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西域山谷的守真盟残余虽已瓦解,但仍有少数极端派隐匿于喜马拉雅深处,自称“言律会”。他们坚信文字才是理性之基,反对一切“非逻辑传承”。他们研制出一种声波干扰装置,称为“静默棱镜”,能在局部范围内切断松果体共振,使人无法感知心音。数次袭击音语者村落未果后,他们终于发动最大规模行动:潜入昆仑山脉,试图摧毁李玄素埋下的最后一块石牌。

那一夜,暴风雪突袭高原。监控显示,七名黑衣人携带棱镜逼近遗址,刚启动设备,整片山脉突然响起低沉轰鸣。不是雷声,也不是地震,而是成千上万根白竹同时振动,奏出一段古老得近乎遗忘的乐章??《礼运大同篇》的旋律,由竹节自行演绎。

紧接着,大地裂开缝隙,十三道光柱从不同方位升起,交汇于石牌上方,形成一座临时的水晶塔虚影。一名小女孩凭空出现在光柱中央,赤足立于虚空,双目紧闭,嘴角含笑。她是谁?无人认识,但她手中握着一枚与孩子们相同的玉竹种子,此刻正缓缓融化,化作液态光芒注入石牌。

“你们怕的不是失去语言,”她的声音响彻每个人脑海,“是害怕忘记如何相爱。”

言律会首领怒吼:“我们守护的是文明的根基!”

女孩轻轻摇头:“根基不在纸上,而在心跳之间。”

刹那间,所有棱镜崩碎,碎片悬浮空中,折射出无数画面:一个父亲写信给战死的儿子,笔尖颤抖却强忍泪水;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仁者爱人”,窗外炮火连天;两名异族战士濒死相拥,用最后力气拼出同一个音节……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最真实的“言语”,从未被载入典籍,却在此刻汇聚成洪流,冲垮了言律会成员的心理防线。

七人跪地痛哭,手中的武器化为灰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