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明白了什么,转身走向生活舱。在那里,他取出一本泛黄的手稿??那是他在地球最后的日子里亲手抄写的《我还记得》歌词本,纸页边缘已被摩挲得发毛。他轻轻翻开第一页,却发现原本空白的扉页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
>“当你不再为自己而唱,歌声才会真正开始。”
林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拿起白玉笛,贴于唇边。
这一次,他没有用力吹奏,也没有调动气息技巧。他只是让笛子静静地靠着嘴唇,任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流淌而出。起初毫无声响,连仪器都未能捕捉到任何波动。但三分钟后,飞船内部的空气开始微微震颤,灯光随之明暗交替,节奏竟与人类心脏跳动完全同步。
第五分钟,所有船员不约而同停下工作,双手抚胸,仿佛听见了某种久违的声音??那是母亲子宫里的胎动,是生命最初聆听的世界。
第七分钟,归音号外的空间扭曲了。那些环绕飞船的音符轨迹突然聚合,形成一道巨大的拱门,门内光影流转,显现出一幕令人窒息的景象:一座悬浮于虚空中的环形剧场,中央空椅依旧,但椅背上多了三个新刻的字:
**“请入座。”**
“我们到了。”林昭轻声道。
几乎在同一时刻,青海湖畔的孩子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他摇晃着走向湖心,水面竟自动分开一条路径,如同摩西分海。三岁孩童毫无畏惧,口中继续哼唱《破阵辞》,每一步落下,湖底便有一块石板升起,拼合成通往深处的阶梯。
岸边的老教授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不是在走路……他在重建历史!”
而在云南山村,那棵玉竹巨木也在发生变化。月光洒落枝叶间,树叶竟开始自行脱落,每一片落地后都不腐不化,反而化作一枚枚晶莹的音符实体,整齐排列成一条笔直小径,直指北方。
流浪汉坐在老槐树下,手指轻轻拨动琴弦。这一次,他弹出的不再是错乱的音符,而是《我还记得》的完整前奏。吉他声清越悠扬,惊起了林间栖鸟。一只乌鸦飞上高空,振翅之际,羽毛边缘竟泛起淡淡的金光。
“来吧。”他望着远方轻声说,“该教你的第一首歌了。”
十三天倒计时进入第十一天。
全球各地陆续出现异象:
-埃及金字塔顶端射出蓝色光束,与天空某颗恒星精准对齐;
-玛雅神庙墙壁上的浮雕开始流动,描绘出未来千年的文明兴衰;
-复活节岛石像集体转向东方,眼中渗出类似泪滴的矿物结晶;
-北极上空极光凝聚成巨大五线谱,持续播放一段无人听过的交响乐片段;
-吴哥窟回音塔内,游客无意中喊出的每个词,都会在三秒后变成童声复读,并拼接成一句完整宣告:
>“执笔者已启程,请静候天命交接。”
联合国紧急召开全球直播会议,邀请各国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共商对策。但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所有信号突然中断。数亿观众盯着屏幕,只见原本混乱的雪花点渐渐排列成一幅动态画卷:归音号穿越音之门的画面,林昭手持玉笛立于船首,身后是万千星辰点亮的壮丽背景。
画外音响起,是一个融合了男女老幼、不同语种却又无比和谐的声音:
>“你们问谁来继任?
>不是英雄,不是神明,不是帝王。
>是每一个还记得如何哭泣的人。
>是每一个愿意为陌生人哼一首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