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2418章(第1页)

第2418章(第1页)

第2418章

尤其是那些市井小民、妇孺老弱,他们或许不懂什么高深教义,但这种简单直接的“善恶有报”观念,恰恰符合他们最朴素的愿望和道德认知。

加之这些道士们行事也颇为“规矩”。

讲道之余,他们还会免费为贫苦百姓施舍些自制的、据说能祛病强身的“符水”,或是帮着看看风水、解解签文,也从不主动索要钱财,只说“随心布施,功德无量”。

一时间,“九龙山道士道法高深、慈悲为怀”的名声,在京城底层百姓中口耳相传,迅速传开。

前来听讲、上香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原本荒废的城隍庙旧址,竟变得门庭若市,香火日渐鼎盛。

顺天府尹周德安起初并未在意,甚至觉得这些道士劝人向善,有助于教化百姓,维护地方安宁,只要他们不闹事,便也乐见其成。

偶尔有下属提醒此类民间结社需加留意,周德安也只是摆摆手:“一群化外之人,讲些劝善的话,能掀起什么风浪?不必大惊小怪。”

然而,随着信众基础的迅速膨胀和源源不断的“布施”涌入,情况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庙宇在信众们的“功德捐助”下,以惊人的速度被重建起来,规模远超从前,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俨然成了南城一景,匾额上书“九龙观”三个鎏金大字,气势不凡。

道士们的生活也悄然改变。起初的粗茶淡饭,逐渐变成了山珍海味。

朴素的棉布道袍,换成了绫罗绸缎,上面甚至用金线绣着繁复的云纹。出行也不再是徒步,而是有了装饰华丽的马车代步。

更令人侧目的是,他们的行为也开始变得骄纵起来。

讲道的内容,渐渐从纯粹的劝善,开始掺杂一些神乎其神、自抬身价的故事。比如玄云真人自称是某位上古仙人的隔代传人,能“沟通天地,禳灾祈福”。

其座下几位大弟子,也被吹嘘成各有神通,能“驱邪治病”、“预知祸福”。

他们开始明目张胆地索要钱财。说法也从“随心布施”变成了“诚心供奉”,宣称供奉越多,心越诚,得到的“福报”和“庇佑”就越深厚。

他们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功德等级”,从最低的“善信”到最高的“护法天尊”,每一级都需要捐献相应的银钱或物资。

甚至还推出了所谓的“长生牌位”、“往生莲位”,价格高昂,动辄数十上百两银子。

一些原本淳朴的信众,被这套说辞唬住,为了求得所谓的“福报”或为家人“消灾解难”,不惜倾尽家财,变卖田产,将血汗钱源源不断地送入观中。

“王婶子,你儿子这次乡试,若能捐个‘文曲星君座前童子’的功德,必能高中!”

“张老板,你近日生意不顺,乃是犯了小人,需在观中做一场‘解厄法事’,需白银二百两,方可化解。”

“李老太太,你想为亡夫超度,早登极乐?本观有西方三圣接引的‘金莲往生位’,只需五百两,便可保你夫君不入轮回之苦。。。。。。”

种种巧立名目的敛财手段,层出不穷。

更有甚者,观中一些颇有姿色的年轻女冠,开始与某些出手阔绰的男性“善信”过往甚密,坊间流传出一些不堪的流言蜚语。

九龙观的乌烟瘴气,逐渐引起了部分有识之士的警觉和不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