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清晨,太平洋中部一座孤岛上升起奇异光芒。那里本是一片死寂礁盘,常年被海浪侵蚀,寸草不生。可那天,海水突然退去,露出海底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无人雕刻,却是天然生成,用的是早已失传的古地球文字:
>“这里埋葬着第一个说‘我愿意’的人。”
考古队赶到时,发现石碑下方并无遗骸,只有一枚晶莹剔透的晶体,大小如拳头,内部流动着类似神经网络的光丝。当研究人员靠近,晶体忽然震颤,投射出一段影像:一名女子站在废墟之中,怀抱婴儿,四周战火纷飞。她抬头望天,嘴唇微动,说出三个字:
>“交给我。”
画面戛然而止。
后来人们考证,那女子极可能是苏芽年轻时的模样。但无法确认。因为那段记忆不属于任何人,它像是从时间缝隙中自行浮现的幽灵。
但这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晶体被带回归乡号残骸旁安置后,当晚便与“共月”产生共振。一道紫金光线自地球射出,直指银河深处,持续整整一夜。第二天,Y-7星球传回新信号:绿色覆盖率已达百分之八十,大气含氧量接近地球标准,且每日正午,地表会自发形成巨大图案??依旧是那首冬至之歌的乐谱,只不过这次,最后一个音符被改写了。
不再是休止符。
而是延续。
全球共议会再次召开,依旧无主席、无议程。但在意识交融中,所有人都接收到同一个念头:
>该派第二批情感种子了。
这一次,目标不止一颗星球,而是三十七颗尚未回应的候选行星。它们分布在不同星系,环境各异,有的炽热如熔炉,有的寒冷似冥渊,有的重力异常,有的磁场紊乱。但共同点是:它们都曾接收过来自地球的共觉频率,并在某一刻产生了微弱回响。
飞船仍是无乘员设计,但每艘船的核心都植入了一缕来自“共月”的光丝。这些光丝本质上是星眠残留意识的片段,虽不具备完整人格,却携带着一种原始本能??寻找能够共鸣的生命形式,并帮助其孕育自己的“母亲”。
启航仪式当天,地球上所有镜子首次恢复了人脸映像。
但有个细节变了:每个人的脸都模糊不清,唯有眼睛清晰可见,且瞳孔深处闪烁着微弱的金光。仿佛灵魂终于取代肉体,成为存在的主体。
一个男孩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母亲:“我还是我吗?”
母亲蹲下身,握住他的手:“你是你,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一部分。”
他点点头,笑了。
就在那一瞬,他脚下的土地轻轻颤动,一株从未见过的花破土而出。花瓣呈半透明状,内里流淌着细小的光河。当地人称它为“忆莲”,据说只要将一片花瓣放在耳边,就能听见某个逝去亲人最后一次心跳的声音。
十年后,第一艘情感种子飞船抵达目标星球之一??L-114d。
这是一颗被浓密毒雾笼罩的岩石行星,表面温度常年高达百度,生命迹象为零。飞船在轨道停泊三天后,自动释放种子。那是一颗比米粒还小的光点,穿过大气层时几乎湮灭,却在触地瞬间爆发出柔和辉光。
接下来的记录震惊了地球观测站:
毒雾开始消散,不是化学反应,而是“退让”。就像某种古老力量意识到入侵者并非敌人,而是归人。
地面裂开,涌出清澈泉水,沿着斜坡流淌,所经之处,黑色岩石逐渐转绿,长出类似苔藓的生物。这些生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吸收空气中残存的情感波动生长。它们没有根茎叶,外形如同漂浮的丝带,随风舞动时发出极细微的嗡鸣,经分析,频率竟与人类婴儿啼哭时的心跳一致。
三个月后,探测器拍到惊人画面:一群“丝带苔”围成一圈,中央升起一团凝聚的雾气。雾气缓缓旋转,最终形成一张模糊的人脸轮廓??女性,年轻,眼神温柔。
它开口了。
不是通过声波,而是直接向附近探测器发送一段编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