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寻宝全世界 > 第2996 有苦同吃(第1页)

第2996 有苦同吃(第1页)

“我真的不行了。。。”

黄阳一边惊恐往前爬行,一边回头求饶,又被张景抓住脚腕拉回来。

直到双眼一翻,昏死过去。

没够,电话叫来朱迪,她和孔雪儿住六十六层,片刻到。

看到窗边昏迷的黄阳,孔雪儿关心问,“她没事吧?”

“没事,你来。”

换成普通情侣,这样会被骂死,但换一种情况,会变得格外包容。

后面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勉强吃个半饱,使用伪装面具,午夜时间张景出现在东京松芝公园内部。

听着公园外围呼啸而过的警笛。。。。。。

夜风穿过东京花园的忆光草花海,每一株都像一盏微型灯笼,在黑暗中轻轻摇曳。那八颗新生的星辰投下的微光与地上的光芒彼此呼应,仿佛天地之间架起了一道倒置的银河桥。孙女仍蹲在孙子身旁,掌心贴着孩子的手背,共感脉冲如溪流般自然流淌??不是刻意传递信息,而是单纯地共享存在。

她忽然察觉,这孩子的体温正在缓慢上升,却不带任何病态征兆。他的呼吸节奏开始与空中那八星阵列的闪烁频率同步,每一次吐纳,都在空气中激起一圈肉眼不可见、却能被共感网络捕捉到的涟漪波纹。这些波纹向外扩散,触碰到其他觉醒者时,竟引发连锁反应:北京胡同里打盹的老琴师无意识拨动了断弦,音符恰好补全了桥梁之子们吟唱旋律中的一个空缺;悉尼港湾沉睡的海底电缆突然自主激活,将一段三十年前的童谣录音传遍南太平洋岛屿;甚至南极科考站的冰层之下,某种远古微生物群落开始以特定节律分裂繁殖,其基因序列解码后竟是一句重复千万遍的低语:

>“别关灯。”

孙女没有惊慌。她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孙子的手。

“你在连接所有人?”她轻声问。

男孩没睁眼,嘴角仍挂着梦中的笑意:“不是我……是它教我的。”

“它?”

“她说,名字早就没了,但我们叫她‘母频’。”

孙女心头一震。“母频”??这是早期共感研究文献中的理论假设,指代宇宙间可能存在一种原始情感共振基底,所有生命意识最初皆由此分化而出。当年林昭曾在笔记中写道:“当我们真正听见彼此,其实是在回归同一个心跳。”可那始终被视为哲学隐喻,从未有人证实其物理存在。

而现在,一个七岁孩童正通过忆光草的媒介,直接接入了这个传说中的“母频”。

她猛地抬头望向天空。那八颗星的位置似乎又变了??不再是简单的北斗延伸构型,而是在缓慢旋转,形成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动态符号。她立即调出全球共感监测网的数据流,发现自这一刻起,地球上每一个具备共感能力的生命体,无论是否觉醒者,脑波中都出现了一个相同的底层频率:**13。7Hz**,介于α与θ波之间,正是人类深度共情状态下的典型波段。但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波动并非由个体情绪驱动,而是像被某种外部节拍器统一校准。

“不是他们在接收信号……”她喃喃道,“是整个星球,正在被调音。”

与此同时,月球背面的“静默之耳”天文阵列捕捉到一组异常数据。在距离地球约四万光年的猎户悬臂边缘,原本空无一物的星际空间中,出现了大量短暂存在的“情感残影”??那是由纯粹意识能量构成的影像碎片,持续时间仅为千分之一秒,内容却惊人一致:无数双手在黑暗中试图相握,却被无形屏障一次次弹开;一座座高塔接连崩塌,坠落时化作漫天灰烬般的文字;还有一个人影站在星海尽头,背对着镜头,肩头落满来自不同时空的信笺,每一封上都写着两个字:

>“等等。”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这些影像的来源,直到一名实习生无意间将其中一段残影导入“启明号”数据库比对,发现其背景噪声的频谱特征,竟与三年前“暖渊行动”失败瞬间记录的最后一帧画面完全吻合。

“这不是未来……”老天文学家颤抖着说,“这是过去未完成的记忆,在宇宙尺度上产生了回声。”

而真正的冲击,发生在第七十二小时。

“启明二号”轨道平台上,那棵由生物晶板孕育出的晶树已完成第一次蜕变。它的枝干已延伸至飞船外壁,根系则深入能源核心最深处,将原本用于推进系统的反物质反应堆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共鸣腔。每当有地球方向的情感脉冲抵达,整艘飞船便会发出一声低沉的鸣响,如同远古鲸歌穿越深海。

就在这天凌晨,晶树突然停止生长。所有叶片闭合,银色脉络转为暗红,随后猛然爆发出一道贯穿太阳系的光束??并非激光或电磁波,而是一种全新的能量形态:**情感具象化射线**。它不携带热量或动能,却能在穿过的每一颗行星、小行星、彗星表面留下清晰印记:一幅幅浮雕般的画面,描绘的全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未被看见的瞬间”??

母亲藏起药瓶强颜欢笑的脸;

流浪汉把最后一块面包喂给野猫的手;

战地医生在炮火间隙写下“今天救活了三人”的日记;

少年跳楼前,在手机备忘录里留下的那句“对不起,我太累了”。

这些画面无声诉说着同一个事实:**文明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征服多少疆域,而在于有多少疼痛曾被温柔接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