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九百七十三章 我来祝书友木槿生日快乐(第2页)

第九百七十三章 我来祝书友木槿生日快乐(第2页)

“你要用学术包装政治?”戴震川皱眉。

“正是。”她目光如炬,“朝廷怕我们举旗造反,却不防我们开课讲史。让他们以为我们在研究古董,实则我们在种未来。等哪一天,连童子试里都有学生写‘六岁以上须入学’,他们才发现,龙椅下的地基早已松动。”

两人正说着,忽听外头狗吠骤起。戴震川迅速熄灯,伏窗窥视,只见远处山道上有火把移动,人数不少,似是兵丁巡查。

“走。”苏小荷果断道,“你从后山走,我去引开他们。”

“你疯了?你是核心,不能冒险!”

“正因我是核心,才该露面。”她已换上医女装束,提起药箱,“若他们抓不到‘柳先生’,只会以为传言有误;若我现身被捕,反倒能探出底线。而且……”她一笑,“我还有这张脸??礼部备案的‘病退侍诏’,他们总得走程序审讯,不会当场灭口。”

戴震川咬牙良久,终道:“三日内,我会在绍兴八字桥头挂蓝灯笼。若不见你,我就炸他们的税银库。”

“不必。”苏小荷挎上药箱,推门而出,“我还答应阿诗玛,要把识字课本送到漠北去。”

夜色如墨,她独自走向村口,故意踩断枯枝,发出声响。火把果然调转方向,朝她围拢而来。

官兵喝问身份,她颤巍巍掏出医牌,自称游方郎中,为山民看病。带队千总狐疑地翻检药箱,只见到几包草药、银针、一本《本草纲目》。正欲放行,忽有一兵卒发现夹层中有异,撕开一看,竟是一页《遗诏》影抄!

千总大惊,立即将她押回县城。

三日后,周玉娘在京中收到密信:“柳先生落网,囚于杭州府狱。狱中托人带出半片枯叶,上有墨点七枚,排列成北斗状。”

她凝视良久,恍然彻悟??这是《九章算术新解》第三卷第七题的密码坐标,指向南京雨花台畔一座废弃尼庵,那里藏着第二批印刷机与铅字模。

她当即写下回信,伪装成佛经批注,通过宫中一位信佛的太监送出:“枯叶已焚,秋蝉当鸣。”意思是:启动备用计划,传播加密教材。

与此同时,杭州府衙大堂,知府亲自提审苏小荷。

“你可知罪?”他拍案而起,“私藏逆书,蛊惑民心,煽动乡野妄议朝政!”

苏小荷跪在地上,面色苍白,却平静道:“大人明鉴。那不过是先帝遗诏原文,何来伪造?况且诏书第五条明令儿童入学,卑职只是践行圣意,何罪之有?”

“放肆!”知府怒斥,“遗诏乃国家机密,岂容尔等贱籍女子擅自传播?况当今圣上并未推行此条,足见其不宜施行!”

“所以……”苏小荷抬头,直视对方,“是因为皇上没做,所以百姓就不能提?那尧舜之道,是否也因久不行而该废?”

知府语塞,恼羞成怒:“来人!掌嘴二十!”

差役上前,狠狠抽打。她嘴角破裂,血流至颈,仍不改色。

当晚,狱卒送来馊饭。她悄悄拆开发髻,取出一根细如毫毛的铜丝,撬开砖缝,将一张写满数字的小纸条塞入??那是最新版《算术新解》的密钥表,只需结合农历日期与星象位置,即可解读隐藏信息。

七日后,狱中忽传女囚暴毙。消息传开,无人哀悼,只道是“逆党报应”。

然而三日后,苏州街头出现一群乞儿,人人手持残破数学题册,逢人便问:“兄台可解这道均输法?据说答对者,可得半斤米。”有人嗤笑走开,有人好奇接过,却发现题下小字写着:“某县虚报田亩三千顷,实则荒芜。”

又过半月,江南十三府书院几乎同时发生怪事:学子们交卷时,竟在策论空白处默写起一段陌生文字??“凡百户之上,宜设乡议会,议水利,决赋税,选教师……”考官惊骇,追查来源,却发现这些句子竟出自一本名为《九章算术新解》的市井书籍。

京中震动。军机大臣紧急奏报:“民间疯传邪书,借数学藏悖论,请即销毁禁书,严惩刊印之人。”

嘉庆帝览奏沉吟许久,提笔朱批:“此书虽怪,然未直言犯上,且出自古籍之名,若贸然禁毁,恐惹士林非议。着令翰林院详加校勘,若有违碍,再行处置。”

圣旨一下,等于变相允许流传。

于是,《九章算术新解》不仅未被剿灭,反而因“朝廷默许”而身价倍增,成为各大书院争相传抄的“奇书”。更有聪明学子发现其中规律,开始自行破译,甚至反过来向编者寄送“答案修正”,附带各地民情汇报。

一场以知识为名的秘密战争,悄然席卷天下。

而在北方某地,一座破庙之中,阿诗玛正拄拐授课。她腿伤未愈,站立艰难,却坚持站着讲课。

“今天我们学‘预算公开’。”她指着墙上一幅手绘图表,“一个村子每年收多少粮,花在哪里,都要列清楚,贴在祠堂门口。若有贪污,人人可查,三人联名即可发起罢免。”

台下坐着二十余人,有农夫、织妇、猎户、道士,甚至还有一个逃出来的太监。他们听得专注,频频点头。

课毕,一名年轻女子上前,递上一封信:“姐姐,这是从漠北来的。一个蒙古teacher说,他们用骆驼驮着《公民手册》穿越戈壁,已在三个旗建立了读书会。孩子们管那本书叫‘光明书’。”

阿诗玛展开信纸,泪光闪动。

她知道,那不是一本书的名字,而是一个时代的开端。

同一时刻,紫禁城深处,一名小太监偷偷点亮油灯,翻开枕下藏匿的《孟子集注》,在“民贵君轻”四字旁,用工整小楷写下批注:“今有女子办学,官禁之;百姓议政,吏杀之。然灯火处处,雪压不灭。或可证:民心所向,非刀剑所能夺也。”

他合上书,望向窗外。

夜空澄澈,繁星如织。

仿佛千万双眼睛,正静静注视着这片沉睡又将醒的土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