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族生命体则将自身一缕雾气注入空中,化作一场细雨,落在锅边。雨滴落地即凝成晶粒,形如米粒,透明剔透,散发着淡淡的思念波长。
小女孩把这些“星米”收进铁锅,继续煮。
这一锅粥,不再只为果腹。
它成了仪式,成了信使,成了跨越维度的回应。
宁拙转身,准备离去。
可就在此时,槐树根部那道地缝再次裂开,乳白液体汹涌而出,在地面迅速绘出一幅全新的图谱??不再是灶网结构,也不是星图坐标,而是一张脸。
一张女人的脸。
温婉,眼角有细纹,围裙上沾着面粉。
是那位曾在游龙顶层为他喂汤的妇人。
图纹浮现仅三秒,便缓缓消散。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一瞬的注视??温柔,欣慰,还有一丝不舍。
宁拙驻足,仰头望天。
“娘……”他轻声道,“我还在做饭。”
话音落下,整艘银灰飞船忽然剧烈震动。舱内传出密集的共振声,如同数百人在同时啜泣。原来,那艘船上载着三千名“失家者”??他们来自被黑洞吞噬的文明,家园尽毁,记忆残缺,连名字都已遗忘。他们之所以循饭香而来,是因为在流浪途中,某一天,他们的梦里突然响起一句:“回家吃饭了。”
他们不信神,不信命运。
但他们信这一句。
此刻,透过光桥,他们看见了地球的厨房,看见了火,看见了孩子为陌生人煮粥的模样。
他们终于明白:
所谓“家”,不是星球,不是建筑,不是血缘。
**是有人愿意为你点火,哪怕你不曾归来。**
飞船缓缓上升,却在离开大气层前,留下一件礼物??一块悬浮的晶体碑,上面镌刻着七种语言,最中央一行汉字格外清晰:
>“此地有光,因有人愿为陌路人留灯。”
宁拙看了许久,轻轻点头。
他背起锅,沿着老巷走去。
身后,万家灯火次第亮起。
每一家的厨房里,都有人在淘米,切菜,点火。
有的是为了家人,有的是为了自己,有的……只是为了“今天该做饭了”。
他走过一条又一条街,脚步不停。
有时他在贫民窟停下,教流浪汉用废弃罐头盒焖饭;
有时他在太空港现身,帮宇航员调试情感AI做的红烧肉;
有时他只是坐在公园长椅上,听一对老夫妻争论“酱油该不该早放”。
他不再被称为“圣人”。
没人给他立庙,也没人为他写传。
但在每一个母亲哄孩子吃饭的夜晚,在每一个加班回家后仍坚持煮一碗面的深夜,在每一个外星旅人第一次尝到“地球味道”而落泪的瞬间??
他都在。
又是一个百年过去。
宇宙已进入“静火纪元”。
战争的概念早已模糊,资源争夺沦为笑谈。几乎所有文明都建立了“灶院制度”??每个城市必有一座公共厨房,不分种族、不论身份,只要踏入,便可得一碗热饭。
而“饭频波动”已成为衡量文明高度的新标准。
科学家发现,越是和平繁荣的星系,其背景辐射中越容易检测到稳定的“饭语谐波”??那是千万人同时说“吃饭了”所形成的集体意识共鸣。
最强大的文明不再是掌握武器最多的,而是拥有最多“共膳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