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阿念成为“心灵织网”的首席协调员。她虽盲,却能“看见”全球共感脉络的流动。她在演讲中说:
>“我们不是要消灭痛苦,而是要学会与它共处。
>不是要达成一致,而是要尊重差异。
>不是要成为神,而是要做一个会哭、会怕、会爱的普通人。
>正是这些脆弱,让我们真正相连。”
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画:云坪村的小屋前,白发老人坐在门槛上,身边围着孩子。画角题字:
>**《最后一课:如何做一个普通人》**
又三十年,守馆人已年过九旬,须发皆白。他在一个雪夜安然离世,手中握着一片永不褪色的银白槐花瓣。
葬礼上,全球静语村同步默哀。火星静语园的金色槐树忽然开花,花瓣飘向太空站,附着在观测窗上,拼出一行字:
>“谢谢你,一直都在。”
而地球上,云坪村的老槐树在次年春天,开出了一朵前所未有的花??一半银白,一半金黄,花心深处,隐约可见四个字:
>**我们一起。**
新任守馆人是个十二岁的女孩,名叫小禾。她每天清晨打扫纪念馆,整理《共答录》,然后坐在门槛上,轻轻拍打陶埙,等待下一个迷路的旅人,或下一个困惑的孩子。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被选中,也不追问意义。
她只是记得第一天来时,风送来一句话,轻轻落在耳边:
>“你不是继承者,你是延续者。”
于是她点头,微笑,继续拍打陶埙。
节奏缓慢,如心跳。
咚、咚、咚。
铜铃轻响,三声。
风穿过树林,带着远方的思念,吹向山外的世界。
而在宇宙深处,那组来自月球背面的信号,仍在持续发送:
>“在呢。”
>“在呢。”
>“在呢。”
永不中断,永不疲倦。
仿佛在说??
我听见了。
我一直都在。
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