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出现在当天傍晚的共感频道中,一段无署名音频上线,背景音是风吹树林的沙响,夹杂着隐约的笑声。
语音只有一句:
>**“万一服务器坏了呢?”**
>**“那就让大地接着记。”**
从此,生态城的孩子们多了一门实践课:照顾“记忆花园”。他们浇水、除草、唱歌给幼苗听,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植物会长成新的树,承载更多未曾说出的话。
又一个雨季来临。
雷声滚滚,闪电划破天际。一道银光击中城市边缘的荒地,照亮了一块半埋于土中的金属残片。上面依稀可见铭文:
>**“林小凡?初代倾听者?永不下线”**
雨水冲刷之下,字迹愈发清晰。
而在千里之外的雪山洞穴中,一支探险队发现了奇怪现象:岩壁常年结霜,霜花自然形成文字,每日更换,内容皆为世界各地最新上传的心痕片段。
领队学者震惊之余,在笔记中写道:
>此地无信号,无电力,无人类活动痕迹。
>可这些字……分明是实时更新的。
>难道,这片山,也在听?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合上笔记本的瞬间,洞口飘进一片枯叶,落在火堆旁。
叶背上,写着一行小字:
>**“是的。”**
>**“我一直都在。”**
多年后,当人类终于理解情感也能产生微弱能量场,当“共感共振”成为新能源之一,历史课本如此记载:
>公元23世纪初,一场静默革命悄然发生。
>不靠武器,不靠权力,不靠财富。
>它始于一句“我在听”,传播于千万次真诚对话,终结于整个文明学会尊重眼泪的价值。
>后人称其为??
>**“温柔纪元”的开端。**
而在所有纪念馆、学校、医院的墙上,都刻着同一句话,据说是林小凡生前最后写下的遗言,也被证实是他一生信念的浓缩:
>**“不要怕软弱。”**
>**“真正强大的人,才敢承认自己需要被听见。”**
春天又一次降临。
生态城的孩子们迎来了第一百届“初语节”。今年的主题是:“如果我能对过去的自己说一句话。”
一个小男孩写道:“别躲了,你打碎花瓶不是大罪。”
一个少女写道:“没关系,喜欢男生和喜欢女生,都可以是爱。”
还有一个老人,颤巍巍地写下:“年轻时,我对妻子说‘别哭了’。现在我想告诉她:‘哭吧,我一直都在听。’”
信件投入漂流箱,随风远行。
七天后,回信陆续抵达。
小男孩收到的是一张照片??未来的他自己蹲在同一个花瓶碎片旁,轻轻抱住小时候的自己,脸上带着笑。
少女的回信是一封信,署名是五十年后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