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问她名字。
“卓玛。”她低头笑了笑,“我在放羊的时候常看星星,就想搞明白,为什么天上的光不会灭。”
那一刻,他仿佛看见十年前那个在暴雨中抢修线路的自己,也看见二十年前在破厂房里摸索焊接技术的杨文彬,更看见无数个在黑暗中伸手摸电线的孩子,正一寸一寸推开世界的门。
下课后,他在工作笔记上写下: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是唤醒。
>每一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束光,
>我们要做的,只是别让它熄灭。
回到青山村后,赵振国召集核心团队召开月度总结会。视频接通后,九宫格画面再次浮现:春梅身后是非洲星空,格桑正调试风力发电机,阿木在南极冰层钻孔取样,小丫坐在自家院子敲代码,李卫东则在贵州山区帮村民安装雨水净化器。
“三个月了。”赵振国环视屏幕,“文彬学堂累计注册学员一万两千余人,完成课程项目三百余项,修复公共设施七十六处,节约能源成本超百万。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因为贫穷、残疾或成绩差被拒之门外。”
众人沉默片刻,春梅轻声道:“可我们也该面对现实。资本已经开始动作了。昨天有家风投公司找到我,开出十亿估值,想收购萤火的数据模型和用户资源。”
“我拒绝了。”她紧接着说,“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赵振国点头:“他们会用金钱、权力、舆论一次次试探我们的底线。但我们必须守住一件事??萤火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每一个愿意点亮灯的人。”
会议结束前,小丫突然举起手:“爸,我想提个新项目。”
“你说。”
“叫‘银河种子库’。”她眼睛发亮,“我们收集全国各地孩子的发明创意,哪怕只是一个草图、一句想法,都存入分布式云端。十年后、二十年后,当这些孩子长大,或许会忘了当初的梦想,但系统会提醒他们:‘你还记得吗?你曾想造一台能让盲人听见颜色的机器。’”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格桑笑了:“到时候,我们就办一场‘梦想重启大会’。”
阿木举起咖啡杯:“敬未来。”
李卫东大声道:“也敬现在??因为我刚接到消息,青海那群孩子改造的光伏系统,已经被纳入当地政府扶贫工程采购名单了!”
赵振国望着窗外,夕阳又一次洒在“起点”发电机上,金属外壳泛着温润的光,仿佛从未老去。
他知道,这场旅程还很长。
前方或许仍有风雨,有阻挠,有误解。
但只要还有孩子愿意蹲在泥地里画电路图,只要还有母亲熬夜缝制防尘罩,只要还有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操场去看看新装的喇叭是否正常工作……
光,就不会断。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继续走下去,带着妻女给他的温暖,带着杨文彬未竟的信念,带着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手中微弱却坚定的灯火,一步一步,走向那片属于所有孩子的星空。
深夜,他再次打开《萤火纪年》,在最新一页写下:
>当我们谈论未来,我们其实在谈一件事:
>是否相信,一个放牛娃的眼睛,也能映出银河的模样。
>现在我知道??
>不仅能映出,还能亲手把它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