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50一直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生产(第1页)

750一直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生产(第1页)

另一位戴眼镜的干部也推了推眼镜,语气委婉但立场鲜明:

“是啊,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分配制度的原则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立刻响起,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紧张。

赵振国看向邓老。

邓老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双方的只言片语,手指间的香烟缓缓燃烧,灰白的烟灰积了长长的一截。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穿透了眼前的争论,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直到争论的声音稍稍平息,他才轻轻将烟灰弹掉,。。。。。。

暴雨过后,南方的暑气裹着湿意扑面而来。青山村的土路泥泞不堪,草叶上挂着水珠,蝉鸣在树梢间此起彼伏。赵振国蹲在仓库门口,用旧毛巾擦拭那台“起点”发电机的外壳,锈迹斑斑的金属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

小丫打着伞从远处跑来,发梢滴着水,手里紧紧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爸!刚收到消息??江西那个用风筝天线救人的孩子,被省应急厅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了!他们要建‘青少年应急响应志愿队’,点名邀请文彬学堂做技术指导。”

赵振国没说话,只是轻轻吹了口气,将螺丝孔里的积水吹干。片刻后才道:“我们不派老师,只开放课程包。让他们自己学,自己试,摔了跟头也别怕。”

“可这是个机会啊!”小丫急了,“如果能和政府合作,说不定能拿到试点资质,以后办学也能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赵振国抬起头,目光如钉,“秀兰煮一碗面,要批文吗?娃儿学会写字,要备案吗?教育本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现在最怕的不是没人认,是被人收编成口号。”

小丫咬住嘴唇,低头翻着电脑里的文件。雨滴敲在伞面上,像无数细小的鼓点。

就在这时,王秀兰撑着伞匆匆走来,手里拎着一个竹篮。“老赵,别修了,先吃饭。今天炖了鸡汤,给你补补神。”她把篮子放在屋檐下,掀开盖布,热气腾腾的香味立刻散开。

赵振国擦了擦手,接过碗,却没动筷。“秀兰,你说……咱们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王秀兰一愣,随即笑了:“你这人,一辈子净干些别人看不懂的事。当年修路灯,人家说你是疯子;后来搞太阳能板,村长骂你破坏风水。可现在呢?哪家晚上不开灯?哪个娃不上课?”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我不是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自从咱家小丫开始教村里孩子编程,隔壁李婶家的儿子不再偷鸡摸狗了,天天在家捣鼓机器人;刘铁柱的女儿考上县重点中学,还回来帮老人修电视。这些事,是真的。”

赵振国默默喝了一口汤,温热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也熨平了心头褶皱。

小丫忽然抬头:“妈,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投稿到‘银河种子库’,她说想做个‘会飞的扫帚’,帮环卫工奶奶打扫高空广告牌。系统自动给她生成了一张设计草图,她妈妈拍视频说,孩子昨晚睡着了还在念叨齿轮传动比。”

王秀兰眼眶一下子红了。“多好的心啊……要是我小时候也有个人告诉我,梦不是笑话,该多好。”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几个孩子举着伞奔跑而来,领头的是村小学五年级的虎子,满脸兴奋:“赵老师!外面来了辆黑色轿车,下来两个人,穿得可正式了,说是教育部的!”

空气瞬间凝固。

小丫猛地合上电脑,赵振国缓缓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沉声道:“请他们去文化礼堂等。”

半小时后,青山村文化礼堂内,两张折叠椅面对面摆着。两位访客穿着笔挺西装,一人拿着公文包,另一人佩戴工作证,神色严肃。

“赵先生,我们代表‘国家基础教育创新办公室’前来调研。”年长些的男子开口,“关于文彬学堂的运作模式,上级高度重视。经过内部评估,我们认为你们的理念具有前瞻性,但也存在法律风险。因此,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由国家主导设立‘民间教育创新特区’,你们作为首批入驻单位,享受政策豁免与专项资金支持。”

年轻些的补充道:“简单说,就是给你们一块试验田。三年内不受现行教育法规限制,但必须接受定期审计,并向教育部提交发展报告。”

小丫冷笑:“所以还是监管?只不过换了个名字?”

“这是破例。”年长者语气加重,“全国几千个民间组织,为什么选你们?因为你们做出了成果。可正因为有影响力,才更要规范。否则,万一哪天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赵振国一直沉默听着,这时才缓缓开口:“去年冬天,甘肃一个牧区学校停电七天。我们的学生用废旧冰箱压缩机、汽车电瓶和PVC管,搭了个临时暖气系统,靠太阳能板循环供热,救了十几个发烧的孩子。这事你们知道吗?”

两人摇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