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63坚决反对赵振国同志(第1页)

763坚决反对赵振国同志(第1页)

赵振国明白,李超人这是松口了!虽然前路还有具体的谈判和考察,但最关键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赵振国连忙应道,脸上焕发出兴奋的光彩,“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考察!”

激动归激动,赵振国脑子却转得飞快。

口头应允和最终落袋为安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对方刚才那片刻的沉吟和观望态度,说明这合作的基础还不牢固,随时可能因为后续的变故而烟消云散。

他必须趁热打铁,给这刚刚达成的脆弱共识,加。。。。。。

赵振国把《地脉纪闻》轻轻放回红漆木箱,手指在封面上停留片刻,仿佛怕惊扰了书中沉睡的言语。窗外春雨淅沥,打湿了信号塔底座周围的青石板,水珠顺着金属支架蜿蜒而下,像大地无声的泪痕。

他没有锁上箱子,只是用一方旧布将它盖住,如同为熟睡的婴孩掖好被角。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真正封存。那本书里的字迹虽是杨文斌所留,可最后浮现的几行新文,却分明不是人力所能为之??那是地脉的回应,是这片土地对人心起伏的感应。

小丫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台刚升级过的便携式共振仪。“爸,”她轻声说,“青海湖的震动频率已经回落到13。9赫兹,持续稳定了四天。北极那边也传来消息,因纽特长老们最近的梦境变得模糊,青铜城不再出现。”

赵振国点点头,目光仍落在窗外。“我们停下了脚步,它也就安静下来。”

“可这不代表危险消失了。”小丫走进来,声音压低,“周明远昨晚发来一份模型推演报告。他说,如果人类集体情绪再次剧烈波动,比如大规模恐慌或极端悲痛,哪怕不主动上传记忆,单纯的情感共振也可能重新激活那个系统。”

“就像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积累?”

“比那更复杂。”她顿了顿,“他说这像是……一场沉睡中的心跳,只要周围有同频的脉动,就会被唤醒。”

赵振国沉默良久,忽然问:“你奶奶最近还好吗?”

小丫一怔,随即笑了:“好着呢。昨天还带着几个邻居家的孩子去山脚挖荠菜,一边挖一边讲您年轻时怎么用一根铁丝做成捕兔夹的事儿。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不眨。”

“她讲得夸张了吧?”赵振国嘴角微扬,“那哪是什么铁丝,是我从供销社偷拿的一截弹簧。”

“可她说得认真啊。”小丫望着父亲,“而且您知道吗?那些孩子回家后都缠着爸妈要听‘爷爷打仗’的故事??其实您根本没打过仗。”

“但他们愿意信。”赵振国轻声道,“愿意听,就是最好的传承。”

雨渐渐停了。阳光破云而出,洒在信号塔顶端,那一盏常亮的灯竟在光线下显出淡淡的虹彩,像是被雨水洗出了本不该存在的颜色。

当天下午,赵振国独自驱车前往青山村。那里是全国最早接入“共忆云链”的试点村落,也是杨文斌当年标记的五个高能点之一。村庄依山而建,屋舍错落,炊烟袅袅。老人们坐在门前晒太阳,孩童在溪边追逐蜻蜓,一切平静得如同从未有过风暴。

他在村口遇见王秀兰正提着竹篮从菜园回来,鬓角沾着露水,脸上却泛着红润的光。

“你怎么来了?”她笑着迎上来,“也不提前说一声。”

“就想看看你。”他接过篮子,顺势挽住她的手。

两人沿着石板路慢慢走,谁也没急着说话。直到进了院子,王秀兰才问道:“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

赵振国一愣:“你怎么知道?”

“你走路的样子变了。”她倒了杯热茶递给他,“以前是大步流星,像要去抢时间;现在是一步一顿,像是怕踩疼了土地。”

他怔住,随即苦笑:“还是你懂我。”

他把近来的异象一一告诉她??青海湖的震动、北极的梦、学者们的幻觉,还有那句来自未知源头的警告。王秀兰静静听着,不打断,也不惊讶,只在听到“祖先呼唤回归大地”时轻轻叹了口气。

“你们总以为,听见声音的是科学家,记录数据的是机器。”她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可我从小听老人说,山有魂,河有灵。每逢清明前后,夜里走过坟地,常能听见低语,不是鬼叫,是土地在念叨过往。”

“你也听过?”

“听不见的人多,但感觉得到。”她指了指心口,“这儿会发紧,像有人在远处喊你乳名。”

赵振国心头一震。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奔走于实验室与数据之间,竟忘了最原始的记忆载体??人心本身。那些被仪器捕捉的14。7赫兹波动,或许从来就不属于科技范畴,而是千万年来人类与土地共同呼吸所形成的共鸣场。

当晚,他留宿在老屋。睡前,王秀兰拿出一个绣了一半的虎头鞋。“给小孙女做的。”她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爱这些了,说是老古董。可我觉得,孩子穿上亲手做的鞋,才能走得稳。”

赵振国摸着那细密的针脚,忽然问:“你还记得咱闺女小时候发烧那年吗?大雪封山,我去三十里外请大夫,回来时摔进沟里,差点冻死。”

“记得。”她点头,“你醒来第一句话是:‘药还在不在?’”

“那时候我没钱,没本事,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他低声说,“可我知道,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让她哭着入睡。”

王秀兰握住他的手:“所以你现在拼命做这些事,是不是也因为……怕有一天,她们也会在黑夜里喊你不应?”

他没回答,但眼眶已热。

第二天清晨,他爬上村后那座荒废多年的?望台。这里曾是民兵值守之地,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共振接收器,调试至最低灵敏度。风从山谷吹来,带着草木初生的气息。屏幕上,14。7赫兹的波形平稳如睡眠中的心跳。

就在这时,一阵孩童的歌声顺风飘来。

是村小学的孩子们在练习《二十四节令歌》。清脆的童音穿透晨雾,在群山间回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