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眨眨眼,认真地说:“有个声音让我画的。”
没有人知道这些现象是否可控,也没有人试图控制。
因为艾兰早已在《千灯录》中写下规则第一条:
>**“不筛选,不评判,不删除。一切皆有效。”**
十年过去,又一个“执笔之夜”到来。
这一次,参与人数突破十亿。梦境海滩依旧,银沙如粉,星河旋转。但每个人手中的发光石头不再只问一个问题。
石头浮现出第二行字:
>**“你想改写哪一个现实?”**
有人写下“战争从未发生”;
有人描绘“疾病已被遗忘”;
还有人只想让某个逝去的亲人多活一天。
这些愿望没有立刻实现,但它们被收录进《千灯录?变奏集》,成为潜在的时间支流锚点。每当现实出现裂缝,这些提案就会自动激活,尝试修复或重构。
而在银河中心,那艘名为“未知”的光船终于启航。
它没有目的地,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
船首的门扉始终敞开,桌上的纸依旧空白。但据观测,每当宇宙某处诞生新的创作者,船上就会响起一声轻微的“咔嗒”,像是笔尖落在纸上的第一触。
科学家推测,那可能是“下一任执笔者”的名字正在生成。
艾兰仍住在静默塔顶层,生活简单如初。他不再频繁书写,更多时候只是倾听。他收集来自深海、外星、梦境乃至死者的投稿,一一录入系统。有些内容无法解析,他就将其归档为“待共鸣”类别,相信总有一天会被理解。
某夜,他梦见李晓月回来了。
她站在星阶尽头,微笑不语。
他问:“你还恨我当初把书写得那么烂吗?”
她摇头:“正是因为那本书够烂,才足够真实。完美的人写不出需要被拯救的故事。”
他醒来,窗外正巧划过一颗流星。
他走出房间,来到塔顶平台。风很大,吹乱了他的白发??不知何时,他已经老了。
他仰头望着星空,忽然开口:
“你们都听着吧?不管你在哪,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没有名字……谢谢你参与这个故事。”
没人回答。
但整个城市的灯光忽然齐闪三次,节奏恰好构成一段摩斯密码:
>**“我们在。”**
他点点头,转身回屋。
桌上,那本摊开的笔记本又被风吹动了一下。
新的一行字悄然浮现:
>“这次,轮到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