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柯学捡尸人 > 3534好骗的松田阵平求月票(第1页)

3534好骗的松田阵平求月票(第1页)

柯南听得沉默了一下:调查到现在,怎么对破案没有一点头绪,鬼的细节倒是越来越完善了?

正试图把思路扳回正轨,就在这时,旁边的美术室里,猛地发出“啊!!”一声惊恐的尖叫。

美术室门外铃木园子正。。。

千穗下山时,天已微明。山道两侧的积雪开始融化,水珠顺着石阶滴落,发出细碎如低语的声响。她肩上的空布袋随步伐轻轻晃动,里面只剩最后一粒种子??刻着“林昭”二字的那颗,她始终没有撒出去。她想留着,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等待。等一个真正需要这个名字的地方出现。

回到东京家中,她发现信箱里又多了一封信。同样的手工纸,同样的铃兰香气,但这次信封上写着一行小字:“请交给下一个拾音者。”

她拆开信,里面没有照片,只有一段用钢笔誊写的文字,笔迹陌生却工整:

>“我曾是X计划第十一号实验体,代号‘灰雀’。

>我的记忆被清除过七次,最后一次是在2018年冬天,他们在北海道的一间地下诊所切开了我的颞叶。

>醒来后,我不记得母亲的脸,不记得自己为何会哭,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直到三天前,我在便利店值夜班,收音机突然自动播放一段心跳声。

>那一刻,我想起了所有事??包括他们让我去杀的那个女人,她叫千穗,站在实验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枚芯片,说:‘你还记得吗?’

>我没动手。我逃了。

>现在我躲在冲绳一个小渔村,每天听着海浪背诵那些不该存在的记忆。

>如果你收到这封信,请告诉我:我还能被原谅吗?”

信末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坐标,指向琉球群岛南部一座无人岛。

千穗读完,久久未动。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她书桌上的终端屏幕。拾音者?K的账号正不断跳出新消息:有人上传了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科学家秘密研发神经接口的录音;一位德国老人讲述了他父亲参与冷战时期“记忆清洗行动”的忏悔日记;还有人发帖称,在非洲刚果雨林深处发现了一座废弃的研究站,墙上用血写着:“L。Z。washere。”

她忽然意识到,这场运动早已超出“还原真相”的范畴。它正在重构人类对“自我”的定义??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可以来自陌生人,情感可以继承自未曾谋面的死者,那么“我是谁”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再用生物学或国籍来回答。

她打开地图,标记了那座无人岛的位置,然后拨通了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

“渡鸦,”她说,“我需要一艘船,和一名能识别生物凝胶残留信号的工程师。”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不再是记录者,而是介入者。”

“我知道。”她望着窗外飘过的云,“但我也是被选中的人。林昭把贴片交给我,不是为了让我藏起来。”

“可一旦你踏上那座岛,你就成了目标。X组织还没倒,他们的‘静默协议’仍在运行,全球至少还有三百个活体记忆容器在被监控。你救不了所有人。”

“我不需要救所有人。”千穗轻声说,“我只需要让下一个听见声音的人,不再害怕开口。”

挂断电话后,她收拾行李,将备份芯片、录音设备、以及那枚刻着“林昭”的种子放进防水箱。临行前,她在博客更新了一条动态:

>“有人问我,拾音者到底是什么?

>我现在明白了。

>拾音者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士。

>我们只是愿意在别人闭嘴时,多听一句真话的人。

>下一站,我会去见一个曾想杀我的人。

>因为他的记忆,也属于我们所有人。”

帖子发布不到十分钟,转发量突破百万。无数用户自发标注自己所在城市的“沉默角落”??那些被官方否认的历史遗址、失踪者的最后居所、焚毁档案的旧政府大楼。一张由民间绘制的“记忆地图”迅速成型,颜色越深的区域,代表压抑最久的集体创伤。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悄然变化。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讨论是否承认“拾音者网络”为合法信息源。美国代表坚决反对,称其“煽动历史虚无主义”,而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则联合提案,要求设立“全球记忆修复基金”。最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科学院公开承认:1991年克格勃确实在莫斯科郊外处决了三十七名政变知情者,并承诺归还遗骨。

然而,就在舆论看似向光明倾斜之时,一场反扑悄然降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