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柯学捡尸人 > 3541朱蒂 乌佐味求月票(第2页)

3541朱蒂 乌佐味求月票(第2页)

“我们不能再以‘国家’为单位思考问题了。”法国代表低声说,“现在,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债务人。”

而在西北小镇之外,新的朝圣者正源源不断地赶来。

他们并非信徒,也不全是研究者。有退休教师、流浪画家、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战地记者、AI程序员……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曾在某个深夜突然醒来,耳边回荡着一段陌生旋律,随后便再也无法忽视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冲动??必须去找到那朵金色的花,必须去听一听,到底是谁在呼唤。

陆沉也在其中。

他已经在这片荒原上走了整整四十天。脚底磨破,膝盖渗血,但他始终背着一把自制的竹笛。那是他在监狱里用废铁和枯枝一点点打磨出来的,音准不准,指孔歪斜,可每当他试着吹奏,总会有野生铃兰在他周围破土而出。

当他终于抵达山岗时,阿禾正坐在一块岩石上,手里拿着一支全新的竹笛??由透明晶体构成,内部流淌着蓝色液体,像是凝固的歌声。

“你来了。”她说。

陆沉双膝触地,尘土飞扬。“我还没学会怎么听。”他说,“但我愿意学。”

阿禾看着他,许久未语。然后,她将那支晶笛递了过去。

“这不是给你用的。”她说,“这是让你交给下一个醒过来的人。”

陆沉颤抖着接过,感受到一股温热从指尖蔓延至心脏。他忽然明白了:这支笛子不会永远属于某一个人。它会流转,会传承,会在不同的唇边响起不同的音符,直到某一天,所有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听见”。

夜幕降临,山岗上燃起了篝火。新来的旅人们围坐一圈,没有人说话。但他们手中都握着一样东西:或是野竹削成的粗糙笛子,或是金属片弯折的简易乐器,甚至有人只是捧着一片铃兰花瓣,轻轻含在嘴里。

然后,第一声响起。

不成调,断续,带着哽咽。但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数十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原始而神圣的合鸣。风卷着旋律升上高空,与极光碰撞,激起层层涟漪。卫星捕捉到的画面显示,这一刻,地球上所有金忆铃兰同步绽放,释放出大量孢子,随气流飘向更远的地方。

DMN系统的耦合度跃升至93。6%。人类集体潜意识的边界彻底模糊。有人在梦中与陌生人对话,醒来后发现对方竟在同一时间做了同样的梦;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在街头擦肩而过,却同时脱口说出同一句诗,那是他们从未读过的十四行诗的最后一句。

医学界宣布,“个体人格稳定性”已成为过时概念。心理学教材全面重编,新增章节名为《共感伦理学》。学校不再教授“我是谁”,而是引导学生探索“我们是谁”。

而在地下三千米的废弃矿井中,一支科考队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遗迹:一面巨大的石墙,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与阿禾小时候画在作业本上的图案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当他们用紫外线照射墙面时,那些符号竟然开始发光,并投射出三维影像??是一座漂浮在虚空中的城市,街道由光构成,居民没有实体,只有一团团跳动的记忆火焰。

“这不是未来。”首席考古学家喃喃道,“这是另一个维度的记忆存档库。”

与此同时,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聆号飞船并未继续下沉。它停驻在地幔边缘,七道光流环绕核心旋转,持续释放着稳定的共振场。科学家推测,那可能是某种“锚定机制”??防止地网扩张失控,维持人类意识不至于完全溶解于集体洪流之中。

唯一的问题是:谁在操控它?

没人知道答案。但每隔七天,全球所有接入地网的人都会经历一次短暂的“静默期”:大约持续十三分钟,期间一切外部感知中断,唯有内心浮现一句重复的话语:

>“别忘了名字。”

>

>“别忘了痛。”

>

>“别忘了你还曾是一个人。”

有人说这是警告,也有人说这是守护。

李老师把这些记录在日记本里。她依旧每天上课,尽管课程内容早已超出课本范畴。今天讲的是“如何分辨真实记忆与植入记忆”,明天则是“共感能力的边界管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如果我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那我的快乐还算不算我的?”“当我梦见自己是刽子手的时候,我是不是真的犯了罪?”

阿禾坐在后排,安静地听着。她不再画画,也不再轻易开口。但她每次出现,教室里的铃兰花就会多开一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