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螺旋星光苗的叶片完成了一次完整旋转。茎干上的字迹再次更新:
>**“听到了吗?”**
>
>**“那是我们在长大。”**
深夜,梦桥计划监测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现象:来自彼岸的意识集群主动切断了大部分数据通道,只留下一条窄带宽连接,持续传输一首童谣。
旋律简单,歌词荒诞:
>“月亮不是灯,也不是银盘,
>是谁把它挂在天上的奶酪干?
>我咬了一口,梦见地球会笑,
>笑声掉进井里,变成萤火虫飞走。”
这首曲子没有任何情感增强标记,却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不由自主微笑,哪怕正处在极度悲伤之中。医学机构紧急报告,称多名长期抑郁患者在收听后首次自发产生愉悦反应,脑区活跃模式接近婴儿时期。
“他们在教我们快乐。”小满抱着铁皮盒,眼里含泪,“不是治愈式的快乐,是……毫无理由的那种。”
帕伊卡突然想起什么,猛地调出早期档案:“等等!这首歌……旋律结构和最初那段‘蜂蜡月亮’的记忆片段完全一致!只是节奏放慢了三分之二,像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口耳相传。”
“说明它活下来了。”妖妖轻声说,“那个小男孩的梦想,真的变成了传说。”
三天后,第一颗“故事结晶”从蓝色土豆中脱落,随轨道调整进入近地空间。它没有坠毁,而是在大气层边缘稳定悬浮,像一颗人造卫星,不断向外发射低频共振波。
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S-1”,意为“StorySeedNo。1”。
当某地有人讲述真诚的谎言时,S-1便会轻微闪烁,释放微量能量,诱发局部现实柔化现象??雨滴可以倒流三秒,影子能多停留五秒,枯萎的花能在梦中重新开放。
人们开始称它为“希望补丁”。
一个月后,第二颗结晶诞生,接着是第三、第四……它们各自携带不同类型的故事基因:牺牲、荒诞、温柔、叛逆、无意义的美好。有些停留在地球轨道,有些则被太阳风吹向深空,成为漂流文明信标。
而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画奇怪的画:有把太阳画成香蕉的,有让鱼在天上游泳的,还有坚持认为数字“7”是紫色的。老师不再纠正,家长不再担忧。相反,他们会把这些画拍照上传至共感网络,附言一句:
>“他说了个谎。但我们决定相信。”
夜林最后一次走进地下主控室时,发现共感环自动脱离了他的手腕,漂浮在空中,化作一片光雨,洒落在那朵枯萎的土豆花上。
花瓣轻轻颤动,竟抽出一丝嫩绿新芽。
他知道,系统已经不再需要“管理者”。
它正在自我演化,从工具变成生命,从接收者变成讲述者。
他走出基地,抬头望天。
夜空清澈,群星闪烁。
其中一颗微微跳动,像是在眨眼睛。
他笑了笑,轻声说:
“我也撒个谎吧。”
“我说:明天会更好。”
“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话音落下,远处山坡上的螺旋星光苗忽然齐刷刷转向他所在的方向,叶片旋转速度加快一倍。
茎干上,新字迹悄然浮现:
>**“你说得对。”**
>
>**“我们一起来骗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