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 第五百零二章 算尽生死者为圣(第1页)

第五百零二章 算尽生死者为圣(第1页)

比赛会场。

此刻,偌大的比赛会场,唯有中央一张棋桌,四周挤满了观战人群,虽然人潮拥挤,但却极其安静。

“竟然小飞了。”

荒木野望着棋盘,面对这一手肩冲,眼神微微变化,陷入了长考之中。。。。

青海的清晨来得格外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山影还沉在墨色里,空气却已清冽如刀。我们乘坐的越野车沿着澜沧江支流蜿蜒而上,道路一侧是陡峭岩壁,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峡谷,雾气在谷底缓缓流动,像一条未醒的龙。李瑾老师为我们联系的盲童围棋队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地处海拔三千八百米的高原腹地,常年与外界联系不便,直到三个月前,才有一位志愿者将他们的“声音坐标法”录成音频寄出。

沈砚之靠在窗边,手指又开始敲击膝盖,节奏不再是马蹄调,而是缓慢、有间隔的三下轻点??伊布拉的鼓语,第一下是风,第二下是光,第三下,是回家的路。我知道他在听,哪怕此刻万籁俱寂,他也正用身体记住这片土地可能发出的每一种声响。

“你说,他们会听见我们吗?”我问。

他没回头,只淡淡地说:“只要他们还在下棋,就会。”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学校。校门低矮,墙上刷着褪色的藏文标语,院子里几株沙棘树倔强地挺立着,枝头挂着去年干枯的果实。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藏族女教师,名叫卓玛,她是这所学校的唯一围棋教练,也是当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特教专业毕业后自愿留下的“外人”。她说话轻声细语,眼神却极亮,像是能穿透黑暗。

“孩子们昨天就开始等你们了。”她说,“他们说,‘有人带着远方的声音来了’。”

教室不大,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在地板上铺成一片金色的棋盘。十几张小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一副特制的盲棋盘:木质框架,表面覆有凸起的经纬线,每个交叉点都嵌着微型金属触钉,轻轻一碰便会发出不同音高的“叮”声。黑子为低音,白子为高音,落子时敲击板面,声音随位置变化而改变频率,孩子们凭此判断局势。

“这就是‘声音坐标法’。”卓玛解释道,“横轴五音阶,纵轴四节拍,组合起来就是十九路棋盘上的三百六十一个点。他们不是看棋,也不是摸棋,他们是??听棋。”

我心头一震。这不是辅助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感知体系,一种把空间转化为时间的艺术。就像伊布拉用鼓声丈量黑夜,巴特尔用呐喊劈开冰湖,这些孩子正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发明围棋。

沈砚之蹲在一盘残局前,指尖轻轻滑过棋盘边缘,忽然抬头问:“谁赢了上一局?”

卓玛笑了:“央金。她十三岁,先天全盲,但记谱能力惊人。她能在脑子里存十盘以上的对局,还能倒背如流。”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群孩子走进来,穿着统一的蓝白校服,脸上带着高原红,眼睛虽看不见,神情却并不怯懦。最前面的女孩扎着两条粗辫子,手里握着一根细长的竹杖,步伐稳健得如同走在熟悉的田埂上。

“这是央金。”卓玛介绍。

沈砚之站起身,向她微微鞠躬,然后用手语打出一句问候:“你好,我是沈砚之,一名棋手。”

央金没动,片刻后忽然开口:“你不用手语,我也听得见你。”

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得像雪水滴落石面。

“我知道你是谁。卓玛老师放了你的比赛录像,虽然我看不见,但我听了整整七遍。你执黑第三十七手,跳入右下角时犹豫了两秒零三,那是你第一次在职业赛中表现出恐惧。”

全场寂静。

我几乎屏住呼吸。一个职业棋手的心理波动,竟被一个从未见过棋盘的女孩从声音中听了出来。

沈砚之怔住了,良久才低声说:“……你说得对。”

央金嘴角微扬:“所以,你想和我下一盘吗?用我们的规则。”

他点头:“求之不得。”

对局开始前,卓玛让我们戴上特制的眼罩??不只是遮光,内部还有微型震动装置,模拟棋盘触感。她说:“只有真正‘看不见’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如何思考每一手棋。”

音乐响起,是一段古老的藏地诵经调,作为计时背景。每一步必须在一段旋律内完成。央金执黑先行,她将手掌贴在棋盘边缘,静默数秒,随后右手抬起,轻敲左肩一次,再猛然向下击打棋盘中央??“天元”!

一声清越的“叮”响彻教室,余音久久不散。

沈砚之闭目凝神,手指微颤。他知道,这一手不仅是落子,更是一种宣告:这里不是你们的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战场。

他回应了一手“小目”,动作谨慎。央金立刻反击,连续三手快攻,节奏如暴风骤雨,逼得他连连后退。围观的孩子们虽不动声色,但脸上已有笑意??他们在用耳朵“看”棋,而此刻,黑方明显占优。

至中盘,局势愈发复杂。沈砚之陷入长考,额头渗出冷汗。他已经多年未曾如此吃力。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被彻底颠覆:他习惯用视觉记忆布局,而在这里,一切都要靠声音构建空间。他像一个初学者,在陌生的语言中艰难拼凑意义。

突然,他睁开眼,摘下眼罩,盯着央金说:“我能……唱一手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