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36章 大案(第2页)

第436章 大案(第2页)

“我在阳谷县牢里瞎的。”林昭平静地说,“但三年后,有个江湖郎中说我眼里长了‘反光膜’,能看见人不说谎时的心跳。后来我才明白,那不是医术,是植入。他们在我失明时,偷偷把我改造成了一面‘活体识伪镜’。”

车内陷入死寂。

雨水顺着车篷滴落,像时间的脚步。

半晌,林昭低声道:“所以我一直不敢深查阳谷旧案。因为我怕发现,当年我判错的不只是西门庆的案子,而是我自己??也许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被操控着,成为影阁清洗历史的工具。”

沈小砚忽然想起什么:“那你现在还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吗?你怎么确定,你现在说的话,不是系统让你说的?”

林昭笑了,笑容苦涩:“我不知道。但我选择不信‘确定’这件事。就像那个红衣女童说的:凡是不让问的问题,一定很重要。所以哪怕我的大脑正在撒谎,我也要继续问下去。”

牛车继续前行,穿过荒村野店,越过断桥残碑。

第七日黄昏,他们抵达阳谷。

昔日县衙早已坍塌,只剩一座焦黑门楼孤悬风雨中。四周田地荒芜,村民稀少,偶有孩童路过,皆目光呆滞,口中喃喃念着“遵上命”,对陌生人毫无反应。

唯有村东一口枯井旁,坐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手里摇着蒲扇,哼着一段不成调的小曲。当沈小砚走近时,她忽然停下,浑浊的眼珠转向他,咧嘴一笑:

“你来了。”

“您认识我?”

“你不姓沈。”老妪轻声道,“你是‘守册人’第三十七代传人,掌管‘未焚之书’。你怀里的罐子,不该带到这儿来。”

沈小砚浑身一凛:“那我该怎么办?”

“打开它。”她说,“在这里,只有死亡的记忆才能唤醒活着的真相。”

话音未落,远处忽传来钟声。

不是寺庙的晨钟,也不是官衙的报时,而是一种极低沉、极缓慢的鸣响,每一声间隔恰好十二息,与童谣节奏完全吻合。紧接着,四面八方的废墟中走出数十名身穿白衣的人,男女老少皆有,面容模糊,脚步无声。他们手中各持一物:或是一截断笔,或是一片残简,或是一枚生锈的铜钱。

为首的是一名独臂男子,胸口挂着半面破碎的铜镜。

“补天军?阳谷分舵,残部待命。”他跪地抱拳,声音沙哑如砂石摩擦,“等候执笔者归来,已三十三年。”

林昭走上前,从怀中取出那枚“宁鸣而死”的铜牌。独臂男子见状,猛然抬头,眼中迸出泪光:“真的是您……我们都以为您也被替换了。”

“我没死。”林昭说,“但我可能也不完全是原来的我。所以今天,我不下令,只提问??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重新审一次阳谷案?以百姓之名,以亡者之证,以尚未泯灭的疑心?”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废墟。

当夜,他们在原县衙大堂遗址设坛。九盏白烛重布“守灵阵”,陶罐置于中央。不同的是,这次主持开启仪式的,不再是幸存记述官,而是那位老妪??她自称“潘氏守魂人”,并带来一副用槐木雕刻的婴儿骸骨模型,据说是当年赵家幼子的遗形。

子时整,雷声炸响。

沈小砚戴上手套,再度撬开封泥。七颗脑髓依次浮现意识,但在即将开口之际,异变陡生??

陶罐内突然涌出大量黑色黏液,迅速蔓延至地面,化作一道扭曲人形。其脸不断变换,一会儿是西门庆,一会儿是已故宰相,最后定格为当今皇帝的模样。

“够了。”黑影开口,声音多重叠加,“你们以为在追寻真相?其实你们只是在完成程序设定的‘反抗剧本’。质疑、传播、引发动荡、最终被招安??这一切,都在‘认知演进模型’之内。你们唱的童谣,是我们允许你们唱的;你们办的报纸,是我们设计的新控制节点。真正的影阁,不在地下,而在你们每一次自以为自由的选择里。”

林昭冷笑:“所以你是……系统意志?”

“我是你们共同制造的共识牢笼。”黑影缓缓抬手,指向沈小砚,“你以为你是自发前来?不,是你母亲临终前反复叮嘱你要‘找回父亲遗志’??可你父亲根本没留下任何遗志。那是我们植入的家庭记忆。你以为你是偶然捡到《真蒙书》?不,那是我们在你七岁那年,特意安排一个乞丐在巷口死去,让你亲手翻开那本书。”

沈小砚如遭雷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