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已经听了你三十年。”母亲微笑,“每一天,每一个梦,每一次你在心里喊‘妈妈’的时候,我都听见了。我只是在等,等你也愿意说出来。”
陈知秋浑身一颤。
原来不是亡者需要生者的言语,而是生者需要通过诉说,才能真正放手。
她深吸一口气,擦去眼泪,站起身,面对母亲的身影,一字一句地说:
“妈,我不怪你离开。我怪的是我自己,一直不敢承认我想你。但现在我想告诉你??我很想你。每天都很想。你做的葱油饼,我学会了,虽然总烧焦;你说要陪我毕业,我没让你看到,但我把照片烧给你了;还有……我成了捞尸人,就像你说的那样,去做一个能听见别人声音的人。”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你说对不起我,可其实,谢谢你。谢谢你生下我,谢谢你爱我,哪怕只有短短几年。这一生,因为有过你,我才学会怎么去听,怎么去记,怎么去爱。”
话音落下的瞬间,母亲的身影开始发光,变得通透明亮,如同晨曦中的露珠。她伸出手,这一次,竟真的碰到了陈知秋的脸颊??温热的,真实的。
“孩子,”她说,“现在你可以放下了。”
然后,她转身走上那座光桥,脚步轻盈,背影渐远。当她走到桥中央时,整座桥突然爆发出璀璨绿焰,照亮了整个河谷。村民们在睡梦中惊醒,看见窗外飞舞着萤火般的光点,纷纷跪地叩首,称其为“魂归之夜”。
陈知秋standing在原地,久久不动。直到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她才发觉手中青铜笔已变得滚烫,笔身上的符文正在褪色,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而徽章则彻底黯淡,像一块普通的金属片。
但她知道,这不是终结。
回到村里,她发现梅树下的童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封用稚嫩笔迹写成的信,压在石碑碎片上:
>老师:
>
>我见到奶奶了。
>
>她说让我跟你说谢谢,因为你让我们都能说出心里话。
>
>我不冷了,也不怕黑了。
>
>你要继续当那个听人说话的人哦。
>
>??小石头
陈知秋将信贴在胸口,闭眼良久。
三天后,北京方面再次来电。这一次,不是通报,而是一段视频录像。画面中,纽约忆归园内,那位曾痛哭的流浪汉正坐在长椅上,给一只流浪猫喂食。他轻声说:“今天没吃咸,换了番茄酱。”镜头扫过他手腕,那里刻着一行小字:“妈,我想你。”
东京养老院的老太太握着笔,写下新句子:“明天想去公园看樱花。”医生震惊地发现,她的脑电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尤其是与情感记忆相关的区域。
南极科考站传来最新数据:楚昭效应并未减弱,反而形成稳定震荡,极光文字持续更新:
>“第八盏灯已燃。
>第九盏待启。
>守夜人之心,即是渡口。”
陈知秋看完视频,默默打开抽屉,取出一本全新的笔记本。封面空白,她拿起青铜笔,轻轻写下书名:《第九代守夜人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