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影视编辑器 > 第181章 帝王与权臣(第2页)

第181章 帝王与权臣(第2页)

更诡异的是,该船航行轨迹完全避开常规航线,似乎精准避开了明军水师巡逻节点。

苏宁第一时间调取天工数据库,进行行为模式比对。结果令人脊背发凉??这艘船的行动路线,竟与影视编辑器中一段关于“十七世纪东亚殖民冲突”的模拟推演高度吻合!那段影像描述的是西班牙联合日本残余势力,试图在明朝东南沿海建立桥头堡的历史假想场景。

“这不是偶然。”苏宁沉声道,“有人在模仿未来的剧本。”

他立刻下令封锁消息,同时派遣商会特勤小组伪装成渔民潜入澳门,实施反制。三天后,那艘西班牙船只突遭“海盗袭击”,船体被炸毁,幸存者被捕押送南京审讯。审讯过程中,一名通晓多国语言的葡萄牙籍翻译供出惊人内幕:丰臣秀吉已遣密使联络罗马教廷与伊比利亚诸国,提出“共分中华”计划??以传播天主教为名,扶持亲西方政权取代明朝统治。

风暴骤起。

苏宁连夜召集核心团队,制定应对策略。他知道,单靠武力无法阻止思想渗透。真正的战场,仍在人心。

于是,《他山之石》推出特别专题:《文明的抉择》。

这一次,画面不再展示技术奇迹,而是呈现两个平行世界的对比??

左侧屏幕:一个封闭保守的帝国,拒绝变革,压制异见,最终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沦为殖民地,百姓流离失所,文化断层湮灭;

右侧屏幕:一个勇于开放、吸纳外来精华却不失本心的国度,历经阵痛转型,终成世界强国,人民安居乐业,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没有指名道姓,却字字千钧。

节目播出当晚,江南各地茶馆酒肆热议不断。一位老塾师看完后泪流满面:“原来固守祖制,未必是忠;顺应时势,方为大孝!”

更有年轻学子自发组织“明辨社”,呼吁士林放下门户之争,关注民生实务。

而最意想不到的反应来自宫中。万历帝连续三日召见司礼监,追问“那两个世界,哪一个才是真实?”太监只能含糊其辞。皇帝怒而摔杯:“朕不要听虚言!朕要知道,若依苏卿所行之路,大明百年之后会如何?”

无人敢答。

唯有张居正深夜独坐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密信,直送南京:

>“公之所为,已越权臣之界,逼近非常之位。然老夫观天下大势,变亦变,不变亦亡。惟愿公持节守正,勿使功业成祸根。若有一日须择忠逆之间,望念社稷苍生,莫负初心。”

苏宁读罢,良久无言。最终将信收入匣中,置于案头最显眼处。

他知道,这是张居正最后一次劝诫,也是最后的底线宣告。

但他并未停下脚步。

新年伊始,他宣布启动“火种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三千名十四至十八岁少年,无论出身贵贱,只要通过基础识字与逻辑测试,便可进入“青年科技军官学校”免费就读。课程涵盖数学、物理、机械原理、战略推演,毕业后直接编入技术安全部队或地方治理机构。

此举震动全国。无数贫家子弟奔走相告,视之为鲤鱼跃龙门之机;而世家大族则怒斥“寒门窃位,纲常崩坏”。常州唐氏甚至放出话来:“宁可子孙无知,不愿其沦为匠奴!”

讽刺的是,正是这些反对声浪,让更多百姓看清了旧势力的真实面目??他们恐惧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带来的平等机会。

二月春雪初融,第一条正式运营的客运铁路开通仪式在南京举行。全长六十里,连接应天府与镇江府,沿途设六站,每列蒸汽列车可载客百余人,全程仅需两个半时辰,票价仅为马车三分之一。

万历帝特派钦差前来观礼。当列车鸣笛启动那一刻,全场沸腾。百姓欢呼:“铁龙飞驰,盛世将至!”

而在人群之外,苏宁静静望着远方地平线。那里,新的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新的学校即将开学,新的军队悄然整备。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北方,蒙古部落已开始仿制火枪;西方,荷兰舰队正逼近南海;内部,东林前身“清议社”加紧串联,意图发动更大规模舆论围攻;而影视编辑器深处,更多未知文明的影像持续涌入??有穿着长袍手持能量武器的星际旅者,有漂浮在空中的城市遗迹,还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画面:一座巨大的黑色方碑矗立在沙漠中央,碑面刻着无法识别的文字,周围跪拜着无数身穿明朝服饰的人影……

“你在预示什么?”苏宁问天工。

“未知。”机械之音回答,“但所有推演模型均显示,当文明突破某一认知阈值时,必将遭遇‘现实锚点重置’。届时,旧秩序将崩塌,新规则由胜者书写。”

苏宁笑了。

他抬头望向天空。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在刚刚落成的广播塔顶,反射出耀眼光芒。

“那就让我们成为定义新现实的人。”

数日后,一封来自广州的急报送抵总督府:一艘来历不明的铁壳船出现在珠江口,船体无帆无桨,却能逆流疾行,船首刻着三个古怪字母??USS。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