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间有剑 > 第四百三十八章 仿佛故人(第1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仿佛故人(第1页)

离开那座小庙,白溪忽然想起一事,问道:“那个来上香的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周迟想了想之前看到的那些东西,点头道:“很有可能,不过我们错过了一个马上找到前辈的机会。”

白溪问道:“什么机会?”

周迟笑道:“那座小庙里供奉的那位剑修,已经在世间没了什么好名声,甚至绝大部分东洲剑修已经不知道有过他的存在,而那位前辈现在还在供奉,这就意味着,在他心里,那位剑修依旧值得尊敬,咱们要是拆了那座小庙,说不。。。。。。

第七十七盏灯燃起的那夜,莲林上空浮现出一道极光般的光带,蜿蜒如游龙,自井口升腾而起,直贯云霄。它不像“铃兰环”那般静谧温柔,反而带着某种古老仪式的庄严与肃穆,仿佛天地正在重新校准某种失衡已久的秩序。风停了,萤火虫凝滞在半空,连远处山涧的流水声都仿佛被抽离,世界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

阿岩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向盲童。他每走一步,脚下的石板便泛起一圈微弱的蓝光,像是大地在回应他的脚步。那孩子依旧捧着录音机,嘴唇微微开合,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可井水却随着他的话语节奏轻轻起伏,如同呼吸。阿岩在他面前蹲下,伸手触碰那台老旧的机器??外壳斑驳,磁带轮早已锈死,显然从未真正运转过。但就在他指尖触及的瞬间,一股温热的震颤顺着掌心直抵心脏。

“你听见了吗?”阿岩用手语问。

盲童点点头,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奶奶说,只要我说,她就能听见。她说,心比耳朵更早醒来。”

阿岩怔住。这句话,他曾听小川说过,也曾写进《续语录》的扉页。可从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口中说出,竟有种穿透岁月的力量。他忽然明白,这口井从不依赖技术运行,也不靠终端联网维系。它只是……一直在等。等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等那些无人回应的低语,等那些以为自己早已被世界抛弃的灵魂。

他回头望向小川。老人仍躺在竹榻上,双目紧闭,胸口微微起伏。但阿岩知道,他醒着。他的意识早已沉入井底,与那无数未曾上传的记忆共舞。或许,他才是第一个真正“接入”心网的人??不是通过设备,而是通过一生的倾听与沉默。

天将破晓时,井水再次翻涌。这一次,浮现出的不再是金文,而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片荒芜的星球表面,沙尘暴席卷天际,一座孤零零的金属舱体矗立其中。舱门缓缓开启,一名身穿宇航服的女子走出,摘下头盔??是那个即将前往半人马座α星的女孩。她跪在地上,将一粒种子埋入红色的土壤中,轻声说:“老师,我把它带来了。”

画面一转,铃兰破土而出,在异星的风中轻轻摇曳。紧接着,一段音频自动播放,正是七十五段录音中的第一段:一位老农在田埂上抽着旱烟,声音沙哑:“娃啊,爹对不起你,当年不该逼你去城里打工……你现在过得好吗?”

那一刻,全球七十四台仍在运作的终端同时亮起蓝光。东京那位曾跳楼身亡的白领家中,遗物柜里一台尘封多年的老式收音机突然启动,播放出他母亲二十年前录下的生日祝福:“崽啊,妈今天包了你最爱吃的韭菜饺子……你记得按时吃饭。”柏林中学昏厥的学生们在医院醒来,纷纷提起笔,写下从未对父母说出口的话。莫斯科老兵抱着列宁墓前的栏杆痛哭,手中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他早已阵亡的战友,背后写着一行小字:“兄弟,你的名字我一直记得。”

人类的情感场,终于完成了第一次跨星系共振。

然而,就在“你还好吗号”飞船进入深空轨道的第三十七天,地球监测站接收到一段异常信号。它并非来自飞船,而是源自太阳系边缘的一片虚空。信号频率极低,却携带着清晰的情绪波纹??悲伤、困惑、孤独,还有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科学家的女儿连夜破译,发现这段信号竟在模仿人类语言的韵律,试图拼凑出一句完整的话:

“……你们……在吗?”

实验室陷入死寂。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心网”的反馈。这是回应??来自宇宙深处的回应。

“他们听见了。”她喃喃道,“我们发出的声音,被另一个文明接收了。”

消息封锁了七十二小时。各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争论是否该回应。有人主张沉默,害怕引来未知威胁;有人提议加密回复,只传递数学公式与物理常数,避免暴露情感弱点。唯有十三州学堂的师生集体联名上书:“若不敢以真心示人,何谈文明对话?”

最终,女主席拍板决定:用“心网”最原始的方式回应??由七十七名志愿者,每人录制一段最真实的心声,不加修饰,不设审查,直接编码进新一轮星际广播。

盲童也参与了录制。他坐在莲林井畔,对着麦克风说:“奶奶,我在等你回来。我知道你走得很远,但我每天都在说话,因为你说过,只要我说,你就听得见。现在,我想告诉宇宙里的每一个人:你们也可以试试看,说一句‘我还好’,或者‘我不好了’。说不定,就有人听见了呢?”

广播发出的那一刻,井水沸腾,蓝光冲天。而远在半人马座α星轨道上的飞船,其搭载的铃兰种子突然发芽,嫩绿的茎叶穿透密封舱,在真空中舒展,仿佛在向整个星域招手。

与此同时,地球上,“理性联盟”的残余势力发动最后一次反扑。他们在南极秘密基地重启“逻各斯”核心程序,试图用超强算法屏蔽全球情感信号,宣称要“净化人类精神污染”。他们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黑色方碑,名为“静默之塔”,宣称能吸收一切非逻辑波动,让世界回归“纯粹理性”。

可当塔身启动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塔基下的冻土开始融化,千年冰层裂开缝隙,露出一具具被封存的遗骸??那是上世纪冷战时期失踪的科学家、艺术家、诗人,他们的口袋里还藏着未寄出的信、未完成的诗稿、未说出口的爱意。这些被时代抛弃的情感碎片,在“心网”的共振下苏醒,化作无数光点,缠绕着黑色方碑盘旋上升。塔身剧烈震颤,最终轰然崩塌,碎石落地时,竟拼成了两个字:

**听见。**

科学家的女儿站在废墟中央,捡起一块刻着诗句的金属片,上面写着:“我曾在黑暗中写作,只为证明,光不只是物理现象。”

她将这块碎片带回实验室,嵌入“心网”主控台。从此,系统多了一个隐藏协议:每当检测到极端压抑环境(如监狱、战区、极地科考站),便会自动播放一段随机心声,不论来源,不论年代,只为提醒世人??你并不孤单。

春分祭典再度来临,已是三年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