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才传来一句:“下个月我生日,回不来就算了。记得给我寄张照片,我要看看你建的学校什么样。”
挂掉电话,夕阳正沉入沙丘。林小满取出相机,拍下智慧屋全景:灰白穹顶映着晚霞,像一颗燃烧的星。她将照片上传朋友圈,配文只有八个字:“**光之所向,步履不停。**”
第二天清晨,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阿杰带回坏消息:通往凉山的主干道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短期内无法通行。而那边的孩子们已等了整整两个月,当地教师多次来电催促:“教室屋顶漏水,孩子们只能挤在食堂上课,雨大的时候,连朗读声都被雨声盖住。”
林小满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老陈提议:“能不能先空投一批教学箱?像达瓦沟那样,至少让他们先用起来。”
“可以。”林小满迅速决策,“但这次要升级。我们要做‘萤火舱2。0’??集成净水、照明、取暖、网络四合一的模块化教学单元,重量控制在80公斤以内,适合直升机吊运。”
小周立刻投入设计。三天后,三台原型机在营地组装完成:外壳采用航空铝材,内嵌折叠式太阳能板,配备微型净水器(可过滤泥沙与细菌)、LED照明带、应急取暖炉,以及一台加固型平板电脑,预装三年课程资源包。
“叫它‘希望盒子’吧。”古丽趴在窗边看,忽然说。
林小满笑了:“好名字。”
第五天,空军某部支援的米-171直升机降落在临时停机坪。六名飞行员穿着迷彩服,帮忙将“希望盒子”固定在吊索上。临行前,林小满带着孩子们在智慧屋前集合,举行简短的启程仪式。
“这些盒子,会飞到另一个地方,去照亮另一群孩子的教室。”她对孩子们说,“你们愿不愿意,给那边的哥哥姐姐写封信?”
孩子们立刻拿出本子,趴在地上认真书写。古丽写道:“亲爱的弟弟妹妹:我是古丽,住在沙漠里的学校。我们的新教室不怕风沙,还有太阳能发电。你们也会有的。我们一起加油!”阿迪力画了一幅画:一座发光的房子,周围开满了花,天上飞着萤火虫。
林小满将信件一一扫描存档,纸质版放入“希望盒子”的密封舱。直升机轰鸣升空,吊着三个银白色方盒,如三颗流星划破苍穹,飞向西南群山。
她仰头望着,直到身影消失在云层中。
当晚,她收到凉山前线教师发来的视频:直升机降落后,村民们燃起火把迎接。孩子们围着“希望盒子”转圈,好奇地触摸太阳能板。当平板亮起屏幕,播放出林小满录制的问候语时,全场爆发出欢呼。
“老师,我们也能有萤火背架吗?”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
林小满回信:“很快就有。而且,明年春天,我会亲自去你们学校,给你们上第一堂课。”
她写下这句话时,窗外飘起了细雪。这是塔克拉玛干今年的第一场雪,轻柔覆盖在智慧屋的穹顶上,像一层洁白的誓言。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而充实。林小满带领团队开展“生态共建”行动:村民以工代赈,参与草方格沙障铺设;孩子们负责照料骆驼刺幼苗,每人认领一株,取名“我的小希望”。每周五下午,开设“家长课堂”,教成年人使用平板、学习普通话、了解儿童心理。
变化悄然发生。一位曾反对建校的父亲,如今每天主动来工地搬砖;一名辍学两年的女孩,在远程课程引导下重返课堂,立志考师范院校;就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开始学着用拼音打字,只为给孙女留言:“好好念书,爷爷陪你。”
第四十五天,成都传来喜讯:“萤火背架”正式通过国际户外产品认证,即将出口非洲难民营。娜香在群里发红包,附言:“咱们的背架,要走向世界啦!”
林小满回复:“不只是背架,是信念。”
第六十天,智慧屋迎来第一位远程授课教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博士生,直播讲解“沙漠如何变绿洲”。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盯着投影屏,眼睛发亮。提问环节,古丽举起手:“老师,如果全世界的沙漠都种上树,会不会就没有沙暴了?”
博士生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问得好!但沙漠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的目标不是消灭沙漠,而是学会与它共处,就像你们的新学校一样,坚韧而温柔。”
课后,林小满在日记中写道:“教育的意义,不是灌输答案,而是唤醒提问的勇气。”
第七十三天,她接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电话:经实地考察与专家评审,“防沙智慧屋”模式被纳入“十四五”农村教育振兴试点工程,将在全国十个生态脆弱区复制推广。同时,邀请她作为代表,在全国教育创新大会上发言。
“您准备讲什么主题?”助手问。
她想了想,说:“就叫《在风沙里种课桌的人》。”
出发前夜,全村为她举办送别宴。艾山大叔端着酒碗站起来:“林老师,你来了七十多天,瘦了八斤,晒黑了两圈,可我们的心,亮了。”他声音哽咽,“以前总觉得穷命难改,现在我知道了,只要有人肯来,希望就在。”
林小满起身,深深鞠躬:“是你们教会我,什么是坚持。是你们的孩子,让我明白为何出发。”
宴会结束,她独自回到智慧屋,最后一次检查所有设备运行状态。空气净化器嗡嗡作响,恒温系统稳定在22℃,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7日23:59:59。
她按下录音笔:
“第1274天,塔克拉玛干。明天,我将离开这座智慧屋,但它不会孤单。巴合提老师会留下继续教学,老陈带队维护设备,孩子们会每天擦拭黑板、浇灌绿植、记录天气。这里的一切,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