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时心里惊涛骇浪:十钱!!她总共才领俩月工资,才八钱!!
合着工资不够,还得倒贴钱才能买到书是吧?
“怎么那么贵?”她反驳,“我刚在其他摊子看了,那些个小说笔记也才两三百文,怎么一不知名的游记就要我五百多?都够我去别人家买两本了。”
说着,杜康时把书放下,拉着于袖青就要走。
天杀的,你杀猪也不能这样杀啊,再好忽悠的七岁小女孩听到这价格也被吓死了好吧?
“哎哎哎!”或许是买书的顾客实在太少了,那太监一面叫另一个太监帮他招呼其他客人,一边拉住杜康时。
“别走哇,有事好商量嘛。”太监笑着推销,“那你摸过别人家的纸没有?可有我家的纸好?而且那些小说故事都是坊刻的,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小妹妹你不懂里面的门道。你想要好些的游记,那必然是私刻的,量又少、刊印又费钱,卖贵点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你看看我卖的东西,那个是粗制滥造?”
杜康时眉眼微动,扫了一眼摊子,确实不得不承认他卖的都是好货——至少看上去是。
“那我怎么知道你没蒙我?我是年纪小,又不是蠢笨,也知道价钱。你这就是贵。”
她沐浴着于袖青敬佩的目光固执讲价,口一张:“每本三百文,两本六百文,我就带走。”
——不会讨价还价怎么办?没关系,对半砍就好。
这是妈妈传授的生活经验。
那太监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音调都提高了:“小妹妹你说话不能这么狮子大张口的!哪儿有你这样做生意?都像你这样,那我也别卖了!不成,最便宜也要一本四百七,那妆域我也不送了。”
杜康时咬着不松口,和他东扯西扯,最后书没买上,纸笔倒是买了一堆,还带了些生活杂物,还有那个被她看上的妆域。
太监被她磨得没脾气,好好的东西全打了折扣,妆域更是半价又折扣,二十五文卖给她,一边帮她收拾东西一边絮絮叨叨卖惨:
“谁家做生意做成我这样的?小姑娘牙尖嘴利就会顶嘴,再来几个,我就别卖了。我给你这么多优惠,下次可要再来啊——不许再砍半价了!”
嘁。
杜康时一边笑着说他好话祝他发财,一边在心里腹诽:老狐狸一个,砍半价还有商量的余地,成交价都砍了六七成,他肯定还有得赚。
她要是不砍价,还不知道被坑成什么样呢!
至于为什么他这么坑,杜康时还要在这里买?
因为他这里的东西的确好,除了溢价高之外,没有其他缺点了。就连他先前介绍的那两本书,杜康时与他说话时也发现他是真的看过。
卖的东西东西多且杂——看得多、了解的多。
在东西多且杂的情况下质量还好——又渠道、有门路。
对自己买的东西如数家珍,甚至是书的内容——有文化、负责任、不会在挑选商品上出差错。
杜康时不正想找个这样的商人,定期帮她带些宫外的新鲜玩意儿和书籍回来吗?而且找这样有实力的聪明商人把大钱换成零钱,也不用担心他动太多手脚。
——一是看的钱太多了有定力,不容易下手;二是他卖很久了,一个长期有钱的顾客和一次有毁坏名声风险的短期收益,他肯定心里有数。
现在问题就在于,这人卖东西太坑了,溢价太高,简直把“我就是来抢钱的”写在脸上。杜康时砍了这么久价拿到的东西,有的还是比其他摊子要贵一些。
“康时,你好厉害……”走远了,于袖青才带着气音赞叹,眼里满是敬佩:“怎么那么会讲价?我的话,可能真的要原价买了!”
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