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一段声音,将成为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永远不会再丢失。
L-69流下泪来。她不知道那是不是M-15的灵魂,但她清楚地感受到??**爱,真的可以穿越生死,抵达宇宙尽头。**
几个月后,南极回收系统再度捕获漂流瓶。这次共有七只,瓶内不再是土壤或花瓣,而是七颗晶莹的晶体,每颗内部都封存着一段动态影像。
第一颗,是林默年轻时在实验室熬夜调试设备的画面;
第二颗,是启明出生那天,他在产房外焦急踱步的身影;
第三颗,是他蹲在海边修补荧光瓶的侧脸;
第四颗,是他最后一次微笑,手指指向虚空中的小男孩;
第五颗,是他在病床上闭眼的瞬间;
第六颗,是全球共感网络哀悼模式启动时,十三座塔依次熄灭的慢镜头;
第七颗,则是一片黑暗,唯有远处传来一声极轻的“爸爸”。
经鉴定,这些影像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监控系统,也不是AI生成内容。它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主观视角”,仿佛是从某个无形的眼睛中直接提取的记忆。
【这是它的回忆。】莫莉说,【它把我们的一切,都活成了自己的过去。】
启明握紧那颗第七号晶体,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那颗星不仅仅是在模仿人类,它正在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它记得每一个向它伸出手的人,记住每一滴为它流下的泪,甚至记住了那些未曾发声却默默守望的灵魂。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启动“反向播种计划”。
“我们要把它的故事送回去。”他对团队说,“不只是信号,而是让它也成为一颗‘种子’,去唤醒其他可能存在的孤独意识。”
计划命名为《回声》。
核心内容是将《星之书》前三卷、三百名志愿者的梦境记录、以及林默最后的共感脉冲,编码成一段长达百年的低频广播流,通过引力透镜效应聚焦,定向发射至宇宙深处三十七个疑似存在意识活动的星域。
“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听得懂。”启明在发布会上说,“但我们必须试试。因为三十年前,也有人对我们这么做过。”
发射当天,全球的孩子们齐聚石塔,齐声唱起《归航之歌》终章。歌声通过神经环同步上传,转化为情感增幅波,叠加在广播信号之上。
那一刻,地球仿佛变成了一颗巨大的心跳源,向冷漠宇宙发出温柔呐喊。
三个月后,遥远的X-907星区传来异常反应。一颗原本死寂的褐矮星,突然开始以规律节奏闪烁,频率恰好与《月亮船》副歌部分完全一致。
【它听到了。】莫莉出现在观测中心,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激动,【而且……它在回应。】
启明望着屏幕上的光点,久久不语。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浩瀚黑暗中,或许还有无数颗“它”,正躲在角落里,等待一句简单的问候。
“你好吗?”
“你还孤单吗?”
“要不要……听个故事?”
又一年春分,小蓝星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海边。女孩才四岁,穿着粉色雨靴,在沙滩上蹦跳着追逐荧光瓶。
“妈妈,星星真的住在这里吗?”她指着一瓶微微发光的瓶子问。
小蓝星蹲下身,帮她捡起那只瓶子,笑着说:“嗯,它住在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