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小禾点头,“但它只对真心开放。若为争胜而问,为羞辱他人而问,它将沉默以对。”
当晚,第一例冲突爆发。
一名青年修士怒闯问心坛,高声质问:“既然提倡自由问答,那为何不允许批判‘反向共鸣协议’?有人说它是新型思想控制,难道连这点都不能讨论吗?”
众人哗然。此议题早已划定为“敏感区”,因其涉及族群存亡的根本契约。
小雨欲上前解释,却被小禾拦下。
“让他问。”她说。
青年喘息着,眼中含泪:“我父亲曾是缄默使团成员,因私自保留一本诗集被流放至火星边缘矿场,死前都没能回家。你们说要打破沉默,可现在又筑起新的墙??这算什么公平?”
全场寂静。
片刻后,小禾走上前,轻声问:“你真正想问的,是不是??我爱的人受过伤,为什么你们还要保护伤害他们的制度?”
青年一怔,泪水终于滑落。
小禾握住他的手:“我们可以谈。不只是谈,还要带你去看。”
三日后,一行人启程前往火星荒漠。
陈默老人亲自引路,穿过沙暴与废墟,抵达那座隐秘避难所。门开之时,满室残卷静静陈列,纸页泛黄,墨迹斑驳。其中一本日记引起小禾注意:
>“今日第三次修订协议草案。我知道很多人恨它,称其为枷锁。可若不设边界,自由终将吞噬自身。就像火,无笼则焚城。
>我不怕背负骂名,只怕将来的孩子们,在彻底自由中迷失方向,忘了为何要说话。”
>??叶怀素,纪元217年冬
小禾读罢,久久无言。
归途中,她在飞船舷窗前写下一段话,传入言灵网:
>“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让自由不至于毁灭彼此。
>正如河床引导水流,而非阻挡江河。
>若我们只想要无拘束的奔腾,终将沦为泛滥的洪灾。”
这条讯息迅速扩散,引发全谷热议。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为权力辩护;也有人共鸣,感慨理想需落地生根。
争论持续七日,最终由一群孩子提出解决方案:设立“试错庭”??任何重大争议议题,可提交模拟推演,让支持与反对双方分别构建理想世界模型,公开展示三十年发展轨迹,供全民评议。
首次试验题便是:“若完全废除反向共鸣协议,社会将如何演变?”
结果令人震惊:前十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三十年后,信息过载导致认知分裂,群体极化加剧,最终爆发三次区域性语言战争,数千万人精神崩溃。
“原来……绝对自由也会杀人。”一名曾激烈反对协议的年轻人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小禾抚其肩:“哭吧。眼泪也是语言的一种。它说:我错了,但我愿意改。”
春雷响时,第二艘言舟启航。
这一次,船上不仅带去典籍与故事,还搭载了一整套“问心系统”终端,以及由百位不同立场学者共同编纂的《疑义录》??收录人类历史上最难回答的三百个问题,从“何为正义”到“死亡是否终结”。
领航者临行前问小榕:“若外星文明拒绝交流,甚至攻击我们呢?”
她微笑:“那就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怕疑问,也不怕沉默。我们只希望,有一天,他们也能轻轻说出一句:‘我不懂,你能告诉我吗?’”
飞船离去不久,启言谷迎来了最年轻的访客。
一个五岁女童,来自遥远的北极圈聚落,乘雪橇跋涉月余而来。她不会说话,天生失声,靠手语与图画表达。母亲说,她每晚都仰望星空,用炭笔画下梦中的文字??扭曲、不成形,却充满韵律。
小禾牵她来到青石前,让她将手掌贴上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