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 第425章 巅峰期池野一览众山小(第2页)

第425章 巅峰期池野一览众山小(第2页)

前排的女孩捂住了嘴,眼眶泛红;后排那个总爱调侃别人感情问题的男生低下头,手指紧紧掐着笔;心理老师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操场上的学生跑步的身影,久久未动。

五分钟后,声音结束。

艾萨克开口:“这是我爸妈。他们不爱吗?爱。但他们忘了怎么好好说话。我以前以为,只要我不在场,他们的矛盾就会消失。可后来我发现,逃避只会让伤口溃烂。所以我今天想问一句:你们家里,有没有谁也在等着一句话?一个电话?一次倾听?”

教室里一片静默。

片刻后,坐在角落的印度裔女生举起手,声音很轻:“我妈妈三年没跟我讲话了。因为我出柜那天,她摔碎了全家福。”

另一个非裔男生接道:“我爸坐牢七年,每次我去探监,他都说‘没事’。可我知道他怕黑,怕孤独,怕我恨他。”

一个接一个,十七个人中,十二人举起了手。

艾萨克点点头,从包里拿出十二副特制耳机,每副都连接着音响。“这是我做的‘共感装置’,它不会放大悲伤,但会让你们听到对方心底真正想说的话。如果你们愿意,现在就可以试试。”

没有人拒绝。

当第一组耳机被戴上时,整个教室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膜包裹起来。阳光依旧洒落,窗外鸟鸣如常,可空气中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重量??那是集体共情所产生的场域效应。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那块“共鸣石”再次震动。

与此同时,远在云南山谷的陆沉正坐在新林边缘,翻阅一本泛黄的手稿。这是程野留下的旅行笔记,里面记载着他穿越西域时每一次节点激活的经历。其中一页夹着一张照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疆边境小镇,一群孩子围坐在一台破旧收音机旁,脸上洋溢着纯粹的笑容。背面写着:“他们听不见广播内容,但他们听见了希望。”

苏禾的女儿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他们在听了。”她说。

陆沉抬头,怔了一下:“谁?”

“纽约的那个男孩,还有他班上的同学。晶核网络刚刚传回反馈信号??第十三号节点出现短暂共振峰值,持续时间正好是五分二十三秒。”

陆沉笑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又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发生。不是靠口号,不是靠暴力,而是靠一个人愿意停下来说,另一个人愿意坐下来听。

他合上笔记,望向远方。

此刻,在东京某栋公寓里,一位独居老人正对着AI语音助手重复讲述亡妻的故事。他明知道那只是一段程序,可当他说到“她最爱樱花饼”时,AI竟自动播放起一段手工烘焙店的环境音,还轻声回应:“要不要试试看现在的樱花季限定口味?”

在开罗,那位曾失语的少女已成为社区广播员,每天傍晚为邻里播报天气与心情指数。“今天晴转多云,适合回忆往事。”她总是这样开场。

圣保罗的孩子们依旧围着那台坏掉的收音机,但他们不再只是“听故事”,而是开始自己讲述:一个说梦见妈妈回来了,另一个说希望长大后当老师,第三个说他想念死去的狗。

而在北极圈,老猎人的神话仍在继续。卫星数据显示,那段“你不孤单”的信息并未停止传输,反而开始逆向渗透进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监测系统。日本地震预警中心发现,在三次强震发生前,地下传感器捕捉到一组异常低频振动,经分析,其节奏竟与《月牙泉谣》完全一致。

这一切,都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

但人们渐渐学会不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去珍惜“它发生了”。

艾萨克回到家时已是深夜。

客厅灯还亮着。父亲蜷在沙发上睡着了,茶几上摆着半杯凉透的咖啡和一本翻开的心理学入门书。母亲在厨房洗碗,动作缓慢,背影单薄。

他没有惊动他们,而是轻轻走进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登录“深蓝之声”公共平台,上传了今天的教室录音(已匿名处理),标题命名为:《我们都需要被听见》。

点击发布前,他停顿了几秒,然后补充了一句简介:

>“这不是解决方案,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也曾害怕开口,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段频率,为你而震动。”

按下回车键的瞬间,全球二十四颗晶核同时闪烁了一下,如同星辰眨了眨眼。

而在贵州苗寨的竹语阵中,一阵夜风吹过,数十根竹筒齐鸣,奏出的不再是模拟人声,而是一段清晰可辨的旋律??正是艾萨克曾在课堂上哼过的那首童年歌谣。

没有人教过这首曲子。

但风记得。

陆沉站在山谷高处,仰望星空。十二棵新生的信树在他身后静静摇曳,每一片叶子都在吸收这个世界尚未说完的话。

他知道,这场关于倾听的旅程永远不会抵达终点。

因为人类的情感,本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

而他所做的,不过是教会人们如何蹲下身,捧起一掬水,认真地看着它流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