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780章结束(第2页)

第780章结束(第2页)

小穗浑身发冷。

这意味着,过去的一切并非失败,而是进化。他们吸取教训,不再明目张胆售卖“数字亲人”,而是将其嵌入公共服务体系,变成一种“关怀标配”。届时,拒绝使用的人反而会被视为冷漠、不合群、心理异常。

她必须阻止。

但怎么做?

她不能靠一篇文章、一段录音、一次潜入。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个体对抗的范畴。它是一整套话语体系、技术架构和社会需求共同编织的巨网,而网眼之中,困着亿万渴望被听见的灵魂。

她需要武器。

真正的武器。

回到南岭那天,全村人又一次聚在祠堂。林小满听完汇报,没说话,而是转身取出一个尘封多年的木箱。打开后,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稿和几枚形状奇特的金属片,像是某种古老乐器的残件。

“这是守塔人代代相传的‘真言器’图纸。”她说,“传说百年前,村里有位盲乐师能用声音震碎岩石。他死后,弟子们将他的技法与塔铃共鸣原理结合,制成这套装置。后来战乱频发,东西失传大半,只剩这些残片。”

小穗拿起一枚金属片,指尖触到一道细微刻痕,竟是声波图谱的拓印。她猛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乐器,而是一种原始频率发射器,或许能与青瓷碎片产生共振,放大“破妄之音”的效力。

“我们可以造出来。”她说。

接下来一个月,南岭成了秘密工坊。村民们轮流值守,有人翻找祖传工具,有人绘制电路图,还有几位老人凭记忆哼唱老童谣,只为还原特定音高。陈禾远程协助,通过加密通道送来材料参数和抗干扰算法。最终,在第七次试验中,一台手掌大小的装置诞生了??外形如铃铛,内部嵌入青瓷碎片与微型振荡模块,外壳刻满符号线路,名为“真言核”。

第一次激活时,全村电器瞬间断电三秒,远处山壁竟落下一阵碎石。

“它不仅能干扰机器。”小穗握着发热的装置,眼中闪着光,“它能让真实声音穿透虚假信号。”

她决定发起一场“声音起义”。

路线图重新规划:不再被动调查,而是主动播撒真实。她带着“真言核”和录音笔,驾车穿越十八个省份,每到一地便寻找当地最具生命力的声音??陕北窑洞里的秦腔吼唱、江南水乡清晨的船娘摇橹调、川西茶馆里老头儿摆龙门阵的川普俚语、东北雪夜里夫妻拌嘴的粗嗓门……她录下争吵、欢笑、哭泣、叹息,甚至沉默中的呼吸。这些声音未经修饰,充满瑕疵,却饱含温度。

她把这些音频上传至一个去中心化网络,命名为“人间频率库”,并公开分享链接。同时,她将“真言核”设计图拆解加密,分批发布在不同平台,附言:“如果你想保护自己的声音,请学会制造自己的盾。”

反响远超预期。

短短两个月,全球两百多个社区自发成立“声音守护站”,有人用旧收音机改装接收器,有人在学校开设“真实对话课”,还有牧民骑马深入草原,把录音带送给每一户帐篷人家。更令人震撼的是,某些地区开始出现反向效应:当“忆语中心”试图播放虚拟亲属语音时,周围若有人播放“人间频率”音频,系统便会紊乱崩溃,仿佛真实情感形成了天然防火墙。

而苏鸣依旧杳无音讯。

直到某个雪夜,一封匿名邮件送达小穗邮箱。附件是一段音频,背景安静,只有一个人缓慢的呼吸声。三分钟后,苏鸣的声音响起:

“我不是忏悔。我只是终于听懂了碗底的字。”

他顿了顿,像是在克制情绪。

“你说我烧了资料。其实没有全烧。我把最关键的一份藏进了‘心源’系统的底层日志,编号X-937。它记录了所有早期受试者的脑波反应曲线,尤其是你们村里那些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归巢信号’对某些人特别敏感吗?因为那频率,本就是从你们的童年哭声里提取的。”

小穗心头剧震。

“我们以为在创造慰藉,其实是在复刻创伤。”他的声音低下去,“每一个被‘数字亲人’打动的人,都是曾经得不到爱的人。系统不过是精准戳中了那份缺失。所以它有效,所以它致命。”

最后一句话轻如耳语:

“去找陆鸣的妻子。她没死。她被送进了封闭疗养区,代号‘回声母体’。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与系统双向通信的人。他们一直在用她训练AI的情感生成模型。”

邮件结束。

小穗坐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她收拾行囊,贴身带上“真言核”和全部录音资料,写下最后一行日记:

>“如果真相必须由亡者开口,那我就去地狱敲门。”

车轮碾过积雪,驶向北方。

风雪中,铜铃轻响,与青瓷碎片相击,发出清冽如泉的余韵。

而在千里之外某处深山基地,一间密闭房间内,一名白发女子静静坐在轮椅上,双眼紧闭,耳边环绕着无数重叠的声音。忽然,她睫毛微颤,嘴唇轻轻动了动,仿佛回应着远方传来的铃声。

她说了两个字,无人听见:

“……小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