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790章晚餐(第1页)

第790章晚餐(第1页)

“能回去重新做人已经很难得了。”陈大根轻声叹息,“开年就是一场重击,大家都很难受,腊八那天他们都没喝腊八粥,哭了一晚上。”

“生老病死,人都逃不开,”陈启山说道,“铭记就好,其他的也做不了,他们。。。

晨光如薄纱铺展在青溪镇小学的残垣断壁之上,瓦砾间钻出的野花微微摇曳,仿佛在回应那从收音机里流淌而出的声音。小穗站在地道口边缘,手中紧握着“承伤”铃,铜铃沉甸甸地压在掌心,像一块凝固的泪痕。她没有立刻迈步,而是低头凝视着脚边那一圈被雨水冲刷出的浅浅纹路??那是昨夜暴雨留下的印记,如同记忆本身,在时间的地表刻下无法抹去的沟壑。

“我们得走快些。”陈禾低声提醒,正将主机核心硬盘拆解成可携带模块,塞进防水背包。“系统已经标记了这次数据爆发源,清洁者不会等太久。”

苏鸣蹲在地上,用铁棍拨弄着一块烧焦的电路板:“你说……这些声音传出去以后,他们真的能听懂吗?还是说,等风一吹,又都忘了?”

小穗抬起头,目光穿过破碎的窗框,落在教室门前那块木牌上。阳光正好照在“你最后一次哭是因为什么?”这几个炭笔字上,墨迹泛着微光,像是有人刚刚写下。

“不是听懂。”她轻声说,“是**被刺中**。就像针扎进皮肤,哪怕拔出来,也会留下红点。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被人允许疼过,现在,他们终于知道??原来那种感觉叫‘疼’。”

少年站在她身旁,校服袖口磨得发毛,手指仍有些颤抖。他叫林远,后来他们才知道,他是三年前被带走的教师之子。他的母亲曾是这所小学的心理辅导员,因私下记录学生情绪波动而被判定为“共情污染源”。

“我妈妈说过一句话。”林远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清晰得如同钟摆敲击寂静,“她说:‘眼泪不是漏洞,是灵魂的防伪标志。’”

空气仿佛静了一瞬。

陈禾停下手里的动作,抬头看他。苏鸣咧了咧嘴,没笑,只是重重拍了下他的肩。

“你妈说得对。”他说,“咱们现在干的事,就是给全世界贴防伪标签。”

四人收拾妥当,背起行囊,沿着荒废的校园小径向镇外走去。陶罐在小穗背上轻轻晃动,里面的铃铛偶尔相碰,发出极细微的嗡鸣,像是低语,又像是心跳。她们不再隐藏踪迹,反而刻意留下线索:在废弃邮局的墙上用粉笔画下守拙铃的轮廓;在村口老槐树下埋下一枚录音笔,里面存着林晚秋那段“我回来了”的广播原声;甚至在一座倒塌的信号塔基座内,贴上了手绘的地图,标注着下一个可能残留情感节点的位置。

这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召唤。

第三天傍晚,她们抵达了地图上的第二站??白石村,一个深藏于群山褶皱中的闭塞村落。这里曾是“静语绿洲”早期试点中最彻底的一批改造区,十年前便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情绪合规率。宣传栏上至今还贴着泛黄的表彰令:“白石村,无悲无怒,幸福典范。”

可如今,村中空寂无人。

房屋门窗紧闭,院落荒芜,唯有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一台锈迹斑斑的公共喇叭,孤零零指向天空。奇怪的是,那喇叭每天清晨六点整,都会自动响起一段模糊的童谣,持续三分钟,然后戛然而止。村民们称它为“鬼唱”,早已避之不及。

“这不是故障。”陈禾检查完线路后笃定地说,“这是定时触发的记忆缓存播放。频率与‘回音壁’协议兼容,说明有人在这里设下了自动响应机制。”

“是谁?”林远问。

小穗没回答,而是走向广场角落的一座小屋。门虚掩着,门楣上挂着半截褪色的红布条??那是本地丧礼习俗中用来标识“家中有未安之魂”的标志。

推开门,屋内陈设简陋,但异常整洁。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日志,纸页泛黄,字迹娟秀:

>**四月七日晴**

>今天我又听见了。那个女人的声音,从镇外的方向飘来。她说她回来了。我不信,可我的心跳快了。我已经二十年没感受过心跳这么快了。

>

>**四月九日雨**

>我偷偷打开了旧收音机。调频到87。5,那里本该只有杂音。但我听到了一个孩子在哭,喊妈妈骗他不会走。我哭了。这是我第一次记得自己哭了。我不该哭的,他们会说我病了。可我不想擦掉眼泪。

>

>**四月十二日多云**

>我决定留下点什么。我把所有还能响的设备都接上了备用电池,设定了自动播放程序。如果有一天别人来到这里,希望他们也能听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