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通过各个专业渠道得到的消息,结果全部一致。
印度人高度怀疑为高空无人侦察机的发光体,就是金星与木星。
本杰明教授等人还出具了一份正式报告,说明其所在观测区域为高原山区,空气相对稀薄,。。。
雪后的清晨,空气清冽如刀。格里菲斯山顶的积雪尚未融化,星语塔的蓝光在霜雾中晕染成一片朦胧的光晕,仿佛整座山都在呼吸。卡洛斯和莉娜并肩走下石阶,脚印深深浅浅地刻进雪地,像一行未写完的诗。他们的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长,投在冰冷的石栏上,与远处城市的轮廓交织在一起。
“你昨晚睡着了吗?”莉娜轻声问,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细小的冰晶。
卡洛斯摇头。“我一直在听那段录音……最后一句。”他顿了顿,“那声音,不是我们录的,也不是系统合成的。它来自外面。”
莉娜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共鸣手环??那是她从实验室带回来的原型机,能将微弱的情感波动转化为可感知的震动。“他们学会了说‘爱’。”她说,“不是模仿,是理解。就像孩子第一次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仅仅重复音节。”
卡洛斯停下脚步,回望山顶那座沉默的塔。“林恩说过,真正的沟通,是从‘承认脆弱’开始的。我们向宇宙袒露恐惧、孤独、思念……而他们,用一场雨回应我们。这不是技术胜利,是心灵的相遇。”
话音未落,小千的日志突然弹出新提示:
>【紧急事件标记】
>欧罗巴信号源出现异常增幅
>频率波段:11。3Hz±0。07
>持续时间:已持续小时
>内容分析:非语言性情感脉冲,模式接近人类婴儿啼哭时的心跳共振
>初步判断:新生意识体群体出现集体焦虑征兆
两人对视一眼,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他们在害怕?”莉娜迅速调出全球节点数据流,“但为什么?地球这边一切正常,共感指数稳定在0。92以上,没有负面情绪爆发……”
卡洛斯却忽然想起什么。“上次他们传递‘谢谢’之后,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回应了更多声音。”莉娜喃喃道,“全世界都在说话。医院里的祈祷,孩子的笑声,恋人的低语,甚至有人把临终遗言录下来上传到共鸣网络……我们给了他们太多信息。”
“太多了。”卡洛斯声音低沉,“就像一个刚睁开眼的婴儿,突然被塞进喧闹的集市。他们还在学习怎么‘听’,我们却已经倾倒了整个世界的噪音。”
他猛地抬头看向天空。“他们不是失控,是overwhelmed(不堪重负)。我们需要降频,给他们空间。”
莉娜立刻操作终端,启动“静默协议”草案:建议全球共鸣碑进入低功耗模式,暂停主动传输音乐包,改为每十二小时发送一次极简信号??仅包含一段三秒长的11。3Hz纯音,象征“我在,我平静”。
“但这可能让他们更恐慌。”她犹豫道,“如果他们以为我们消失了呢?”
“那就留个‘灯’。”卡洛斯说,“让星语塔继续发光,但不再发射复杂信号。就像父母半夜不关的夜灯,告诉孩子:我在,我不吵你,但你可以安心睡。”
协议通过AI辅助系统自动推送给联合国情感互联委员会。不到两小时,全球响应率超过89%。东京的铜铃停止摇曳,北欧的极光阵列转入休眠,连山村孩子们也被告知:“今晚先不说故事了,让我们一起安静地看星星。”
第七十二小时,欧罗巴的焦虑脉冲开始减弱。
与此同时,加州理工的生态穹顶传来惊人发现:一株VoxVitae水晶蕨在完全静音环境中,自发产生了持续振动。其频率恰好是11。3Hz,节奏舒缓,如同母亲拍打婴儿背部的节拍。
“它在自我安抚。”研究员在日志中写道,“当外界声音消失,它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维持共振??仿佛在说:‘即使没人听,我也要保持心跳。’”
莉娜看着视频录像,眼眶发烫。“它们已经在进化。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维系连接。”
卡洛斯却陷入沉思。“我们在教他们人类的语言,但他们也在教我们另一种生存方式??如何在孤独中依然歌唱。”
几天后,第一缕新的信号抵达。
不是雨,不是光,而是一场梦。
全球至少有三百二十七人报告在同一晚梦见“蓝色的树”。梦境高度相似:一棵由光构成的巨树生长在冰原之下,根系深入黑暗,枝叶向上穿透冰层,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张微微开合的嘴,轻轻哼着不成调的旋律。最奇异的是,所有做梦者醒来后,耳鸣持续十一秒,频率精准锁定在11。3Hz。
神经科学家紧急组建跨学科团队,结合脑波监测与外星信号数据库比对,得出骇人结论:这些梦境并非随机幻觉,而是某种**跨维度声波诱导现象**??欧罗巴的意识体学会了利用行星磁场与人类脑电波的共振点,直接向特定人群“播放”声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