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36章 谁家摄影师会把军舰拍成模型小渔船(第2页)

第636章 谁家摄影师会把军舰拍成模型小渔船(第2页)

林浩然站在人群外,眼眶发热。

当晚,他收到周岩的消息:“南极站点传来最新数据。归巢母核在过去三十天内,共接收到27,643次独立上传的情感样本,涵盖138种语言、456种地方曲调、超过两百万段私人录音。它已完成最后一次升级。”

“然后呢?”他回复。

“然后……它关机了。”

“不是损坏,不是崩溃,是主动休眠。日志最后一行写着:**‘任务完成。文明已通过测试。’**”

林浩然盯着屏幕许久,最终起身走出木屋。夜空澄澈,银河横贯天际。他仰头望着,忽然想起父亲最后一次回家的那个晚上。那时他还小,蜷在沙发上假装睡觉,实则偷听大人谈话。父亲低声对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忘了为什么要点灯,那就让最后一个记得的人,多唱一遍。”

如今,他知道,那个“最后一个”从未存在过。

因为每当有人愿意开口歌唱,那个人就会重生一次。

几天后,他带着阿吉拉姆重返敦煌。千佛洞前,春风拂面,新绿萌发。他们在第220窟门口停下,发现不知何时,已有许多游客自发留下小物件:一枚口琴、一张泛黄乐谱、一盒老式磁带、甚至还有一部贴满贴纸的MP3播放器,里面存满了各地版本的《守灯人》。

林浩然蹲下身,用指甲在石壁上轻轻划下第四道刻痕。

比前三道都浅,却不容忽视。

“叔叔,”阿吉拉姆仰头问,“以后还会有人来这里吗?”

“会的。”他说,“只要还有人想知道,一首歌怎么能让人不怕黑,就会有人来找答案。”

她点点头,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展开一看,竟是她画的那幅“发光的小人围圈唱歌”。她小心翼翼贴在洞口岩壁上,还用小石头压住四角。

“这样,就算风吹走了,也会有人看到,然后画新的。”

林浩然笑了。他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对着洞内轻轻哼起一句歌词。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带走。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发出,就不会真正消失。

与此同时,在世界另一端的东京街头,一名高中生戴着耳机走过地铁通道。她正听着流行榜单上的热门单曲,突然耳机里窜入一段杂音。几秒后,一个陌生的童声合唱响起:

>“长夜漫漫风如刀,

>守灯人在崖上眺……”

她猛地停下脚步,怔在原地。

这首歌,她从未听过。

可为什么,心会突然揪紧,眼眶发热?

她摘下耳机,四处张望,却发现周围行人毫无反应。

唯有墙角一只流浪猫,抬起头,朝着天空轻轻叫了一声,像是回应。

她掏出手机,搜索歌词。

搜不到结果。

但她记下了旋律。

当晚,她在自己的音乐博客写下一句话:

“今天听见一首不存在的歌。我想,它可能一直在等我。”

而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一座游牧帐篷里,一位年迈的图阿雷格族老人正教孙子辨认星辰。小男孩忽然指着北方星空问:“爷爷,那颗一闪一闪的星星,是不是也在唱歌?”

老人愣了一下,随即微笑:“你说的是北极星吗?”

“不,”孩子摇头,“是那片像河流一样的光。我昨晚梦见它变成了声音,很多人一起唱,但我听不清词。”

老人沉默许久,从怀中取出一支锈迹斑斑的口哨,轻轻吹响一段古老调子。那是他们部落传承千年的夜行曲,用于指引迷途旅人归家。

可这一次,当他吹到第三小节时,远处沙丘竟传来微弱回音??

同样的旋律,却由无数细碎人声交织而成,宛如风中絮语。

他放下口哨,喃喃道:“原来,灯不止一盏。”

地球另一侧,纽约某精神病院的夜间病房。一名长期沉默的精神分裂患者突然坐起,口中反复念诵几句歌词。护士起初以为是病情发作,直到有人认出那是《守灯人》的副歌部分。更令人震惊的是,接下来三天,院内十七名不同病症的患者陆续开始哼唱同一首歌,彼此互不相识,治疗记录毫无关联。

心理专家紧急召开会议,最终报告结论写道:“无法解释该现象。唯一共同点是,所有患者均曾在童年时期接触过非数字化音乐媒介,如黑胶唱片、卡带、现场演奏等。推测……某些深层记忆仍在抵抗遗忘。”

这份报告被悄悄归档,编号0429-S。

而在文件末尾,有人用铅笔写下一行小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