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38章 新电影孤注一掷2更(第2页)

第638章 新电影孤注一掷2更(第2页)

“我们以为要等一百年。”王志远的声音疲惫却坚定,“没想到,才五十多年,你们就走到了这一步。听着,别相信‘清除派’的谎言。归巢从来不是威胁,它是预警系统??提醒人类别忘了怎么哭、怎么笑、怎么爱。”

录音结束,机器自动关闭。墙上文字也随之消散。苏婉秋久久不能言语,良久才道:“所以,从六十年代起,就已经有人在守护这一切?”

“不止他们。”林浩然望向门外,“还有送灯笼的汉子、阿吉拉姆的老师、南极冰层下的未知团队……这是一个绵延半个世纪的接力。我们不是开创者,只是接棒人。”

返回途中,天空渐亮,晨曦染红沙丘边缘。林浩然忽然让司机停车,独自走向一处高坡。他取出那台蜡筒留声机,拧动发条,对着喇叭低声说:“王志远同志,您的声音收到了。我们会继续传下去。”

说完,他按下播放键。

起初什么也没有,接着,一声极轻的“嗯”从铜喇叭中传出,像是回应,又像叹息。随即,整片沙地似乎微微震动,几粒细沙跃起半寸,又落下。他不知道这是否科学现象,也不在乎。他知道的是,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一段中断多年的对话,重新接通了。

三天后,阿吉拉姆带着一群孩子来到第220窟前举办“声音展览”。展品包括她录制的风声磁带、村民捐赠的老唱片、甚至一只曾挂在牛颈上的铜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玻璃罩,里面陈列着那枚来自南极的加密信息打印件,旁边附着一行稚嫩字体:“给星星的信”。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天空突降细雨。雨水顺着窟檐滴落,敲打地面的节奏竟与展厅内播放的侗族大歌节拍完全吻合。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只要齐声哼唱,雨滴落地的声音就会变得更清晰、更有韵律。一位老人颤巍巍走上前,用沙哑的嗓子加入合唱。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最后全场百余人同声而歌。

那一刻,地质监测站的仪器记录到一次罕见的地壳微震,震源深度三百米,持续时间恰好等于歌曲长度。与此同时,全球十三个“心灵祭坛”同步闪现绿光,维持了整整七秒。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二次会议,主题改为“非技术性文明延续机制研究”。林浩然再次受邀,但他这一次带来了三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最小的六岁,最大的不过十二。他们不会英语,不懂政治,但都会唱一首歌??无论母语为何,旋律始终相同。

当他牵着孩子们的手走上讲台,全场起立。德国学者带头鼓掌,日本代表悄悄抹泪,俄罗斯专家摘下帽子致意。一名非洲代表站起来大声提议:“让我们把这些孩子的歌声刻入月球基地的主控芯片,作为地球文明的第一句话。”

决议通过。三个月后,新一代深空探测器升空,其核心存储单元不再装载数学公式或图像编码,而是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纯人声合唱,标题为《人类童年》。

与此同时,国内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宣布终止“情感净化AI”项目研发。声明中写道:“我们原以为混乱的情绪是系统的漏洞,直到看见一群孩子在雨中唱歌时,大地为之应和。”

林浩然没有参加庆功宴。他回到了贵州侗寨,在鼓楼里听阿吉拉姆教新一代歌师学唱《守灯人》的新版本。歌词已被修改,加入了各地传来的片段:

>“秦岭的雪,珠江的潮,

>北国的炕,南疆的箫,

>有人忘了,有人还在找,

>找那首没人写完的歌谣。”

唱罢,老歌师拄拐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纸页,递给林浩然:“这是我师父临终前写的,说是留给‘将来那个懂声音的人’。”

纸上只有一行小字:

**“真正的备份,不在地下,不在云端,而在孩子睁开眼睛时听见的第一声呼唤。”**

当晚,他在寨子边的小屋里写下一封公开信,发布于所有幸存的独立服务器节点:

>“亲爱的后来者:

>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世界还没有彻底遗忘声音的价值。

>请记住,每一次你为一句歌词停下脚步,每一次你因一段旋律流泪,都是对归巢的一次重启。

>不必寻找控制中心,因为你就是终端。

>不必等待救世主,因为只要你愿意开口,你就已是传灯人。

>最后,请替我们告诉未来??

>曾经有一群人,选择用歌声对抗遗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