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46章 请问局座咱们有激光武器吗(第2页)

第646章 请问局座咱们有激光武器吗(第2页)

“好。”他终于点头,“中影可以给你五百万启动资金,用于样片制作。但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经过剧本委员会审核;第二,成片后要提交学术研讨,不能只为博同情。”

林浩然站起身,郑重鞠躬:“感谢张主席给这个机会。”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正好洒进走廊。

助理激动地迎上来:“他们真答应了?!”

林浩然笑了笑,没有多言。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当天下午,他就联系了李维导演,召集核心团队开会。编剧、摄影指导、美术设计、选角导演齐聚一间小咖啡馆。

“我们要做的,不是煽情,不是卖惨,而是还原。”林浩然把王建军的采访记录发给大家,“每一个细节都要真实。服装不能新,要有磨损;房子不能宽敞明亮,要逼仄潮湿;台词不能文艺腔,要说老百姓真正会说的话。”

选角导演皱眉:“可这样拍出来,观众会不会觉得‘太压抑’‘不想看’?”

“那就让他们不想看。”林浩然冷笑,“可如果连一部让人‘不想看’的现实题材都不敢拍,我们的影视行业还有什么未来?”

会议持续到深夜。

临散场时,摄影指导老陈忽然说:“林老师,我能问个问题吗?你到底图什么?以你现在的位置,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当个顶流明星,干嘛非要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林浩然望着窗外的夜色,轻声道:“你还记得《甄?传》里有一场戏吗?洪世贤在书房烧信,火光照着他半张脸。那一刻,他知道自己错了,但他改不了。我不是他。我不想等到老了才后悔,说我明明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却因为怕输而选择了安全。”

众人默然。

三天后,样片开拍。

地点选在北京东五环外一处老旧小区。剧组租下一套六十平米的老房,完全按照王建军家的真实布局还原:斑驳的墙面,吱呀作响的木床,厨房里堆满泡面盒和药瓶。

主演是一名北电毕业却一直跑龙套的年轻人,名叫李岩。试镜时,他说自己父亲就是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一年见不到几次面。说到动情处,眼泪无声滑落。

林浩然当场拍板:“就是你了。”

拍摄第一天,一场重头戏:王建军送完最后一单货,接到母亲病危通知,狂奔回医院,却被电梯故障耽误三分钟,最终错过见最后一面。

实拍七次,李岩每一次都拼尽全力。最后一次,他冲进太平间,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声音撕心裂肺。整个片场没人说话,只有摄像机还在运转。

收工后,林浩然走到他身边,递上毛巾:“演得很好。”

李岩抽泣着摇头:“不是我演得好……是我想到我爸了。他去年也住院,我没赶上……”

林浩然拍拍他肩膀,什么也没说。

一周后,样片剪辑完成。

十分钟后,林浩然亲自送到中影。

放映室里,张建国、周婉清、赵志远并排而坐。灯光暗下,画面响起。

没有配乐,没有旁白,只有真实的环境音:电动车的警报声、楼道里的咳嗽声、医院的心电监护滴答声。

镜头缓缓推进,一个疲惫的男人脱下湿透的工服,坐在床边发呆。墙上挂着全家福,母亲的笑容凝固在相框里。

最后三分钟,是他整理母亲遗物的全过程:叠衣服、关煤气、锁柜子……动作机械而缓慢。直到发现枕头底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儿,别累着,妈等你回来吃饭。”

他怔住,然后慢慢把纸条贴在胸口,整个人蜷缩下去,肩膀剧烈颤抖。

全场无声。

灯亮起时,周婉清眼角湿润,赵志远低头擤鼻涕,张建国久久未语。

终于,他开口:“明天召开内部评审会。我要让所有决策层都看看这个片子。”

林浩然点头:“谢谢。”

离开中影时,天已入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