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六点,亨利驱车前往华盛顿。
他没去地铁站,而是在距离西弗吉尼亚站两公里外停下,步行穿过一片公园林地。身上没带手机,口袋里揣着一把瑞士军刀和一张手绘地图??那是他根据短信描述默画的路线。
B出口长椅果然存在。他蹲下身,撬开第三块木板。
下面藏着一枚金属钥匙,还有一张折叠的便签纸。
展开一看,上面用潦草字迹写着:
【钥匙通往国会图书馆地下档案室D区317号储物柜。
密码是你论文中第一个定理的证明步数??13。
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相信自己,而不是系统。】
亨利握紧钥匙,指节发白。
他又抬头望向地铁口来往的人群。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嬉笑的情侣、推婴儿车的母亲……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正常。可谁知道其中有没有人正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操控着思想?谁又能确定自己的选择真的是自己做的?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
十岁那年,他曾在学校科学展上做出一台简易电磁炮,能精准击中十米外的目标。评委老师夸他“天赋异禀”,可校长却当众砸了作品,说“危险物品不得在校展示”。后来他才知道,那位校长的儿子正在申请军校奖学金,而他的项目恰好撞上了敏感领域。
原来早在那时,体制就开始筛选和压制异类了。
而现在,两个体制同时盯上了他。
一个想把他变成工具,另一个想让他成为信徒。
他不想做任何一方的傀儡。
攥着钥匙,他转身离开地铁站,没有回住处,而是直奔国会图书馆。
晚上七点四十五分,他站在D区档案室门前,插入钥匙,输入密码13。
铁柜弹开。
里面只有一个牛皮纸信封,泛黄卷边,上面印着一行烫金小字:
【ProjectΘ-7:非线性智能体诱导实验?终端日志】
他颤抖着手打开信封,抽出一叠文件。
第一页就是一张照片:年轻的翟达站在普林斯顿校园内,身旁站着一位白发老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学生之一,已故数学家艾略特?罗斯柴尔德。两人中间,赫然站着少年时期的亨利,面带羞涩笑容。
可问题是……
亨利从未见过罗斯柴尔德,更别说合影!
他猛地翻到文档末尾,看到一段记录:
【实验结论:
通过量子关联记忆投射技术,成功在目标个体(亨利?卡吉尔)潜意识中植入“数学使命感”原型模板。
其后续所有学术行为均可追溯至本次诱导事件。
备注:该实验为中美联合认知工程试点项目,代号“启明星”,已于2003年终止。实际执行方为‘元’前身组织。】
亨利眼前一黑,差点跌倒。
原来连他的“热爱数学”,都不是真实的。
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