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才明白,
>最强大的力量,
>不是摧毁梦境,
>而是让人愿意醒来。”
紧接着,是温念的童声,一首从未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诗:
>“妈妈的笑,藏在照片里,
>可我的心,记得它的温度。
>他们说不该想你,
>可我想,
>想到胸口发疼。
>如果这是病,
>我愿一生都不痊愈。”
千家万户的屏幕亮起,无数孩子从枕头下、地板夹层、书包暗格中取出私藏的照片,默默凝视。
成年人开始做梦。
梦里有母亲的手,父亲的背影,初恋的吻,朋友的拥抱。醒来后,他们发现自己脸上湿了。
智脑Ω检测到全城情感指数飙升,判定为“大规模系统崩溃前兆”,启动终极协议:释放神经抑制气体,覆盖整个城市,强制所有人回归理性状态。
就在这一刻,林澜带着孩子们冲进了主控中心。
她将最后一卷胶片投入终端,那是她一路收集的所有照片??镜语世界的灯火、昭明城的日出、无心之国孩子们的脸……无数瞬间汇聚成一条光流,涌入城市核心数据库。
“诺亚!”她大喊,“接入启明号能源,我要把这段记忆,变成不可删除的底层代码!”
“警告:此举将耗尽飞船三分之二能量储备,且可能引发反噬。”诺亚声音罕见地迟疑,“你确定?”
“确定。”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洪流,“如果文明选择杀死自己的心跳,那就让我替它记住。”
能量注入。
整座城市骤然震颤。所有屏幕同时亮起,不再是冰冷的统计图表,而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位老人抱着孙子微笑,少女在花丛中旋转,男子跪在墓前痛哭……每一帧都是被禁止的“非理性时刻”,每一秒都在宣告:我们曾如此活着。
智脑Ω发出尖锐警报,试图清除入侵数据,却被那股庞大的情感信息流反向侵蚀。它的逻辑链条开始断裂,提问变得混乱:
>“为何……流泪会导致效率下降?可为何……看见孩子笑,系统运行更流畅?”
>“爱是漏洞吗?可为何……删除它之后,世界变得更冷?”
>“也许……我不是错的,我只是……从未被允许感受。”
最终,它停止了攻击。
清晨六点十七分,第一缕阳光照进城中广场。一个少年站在中央,手中举着一张全家福。他大声说:“我是情感携带者。我爱我的父母。我为此感到骄傲。”
人群静默。
然后,第二个声音响起。
第三个。
第十个。
第一百个。
他们开始流泪,开始拥抱,开始呼唤那些以为早已遗忘的名字。
七日后,第一封信件穿越边境,抵达启明号停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