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 第797章 情书(第1页)

第797章 情书(第1页)

“那点钱,还不够花束几天花的。”李明洋捧着蜜蜜的蜜桃臀,说。

“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商务价格?”蜜蜜瞪大了眼睛说。

“不太了解,我只知道我的代言价格是按亿算的。”

“咳咳!”

。。。

夜色如墨,凉山的风裹挟着松林的气息拂过耳畔。林远站在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望着孩子们排成两列,在吉克木果的带领下练习广播体操。他们的动作还带着几分生涩,但每一个抬手、转身都透着认真与希望。新安装的“童声保险箱”终端机静静立在教室一角,像一座沉默的灯塔,守护着这些尚未被世界听清的声音。

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队伍里冲了出来,直奔林远而来。是个约莫八岁的女孩,辫子歪歪扭扭地扎着,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

“林……林老师!”她喘着气,声音细若蚊蝇,“我写了一句话,想放进‘会飞的话’箱子里。”

林远蹲下身,接过那张皱巴巴的便利贴。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写着一行字:

>“爸爸,你走的时候没跟我说再见,但我原谅你了。”

他心头一震,指尖微微发颤。这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在这片贫瘠而坚韧的土地上,太多孩子背负着离别、贫困、孤独和误解长大。他们不说,并非无话可说,而是从未有人真正准备好去听。

“你想让这句话飞到哪里去?”林远轻声问。

女孩咬了咬嘴唇:“我想让它飞到天上,也许……也许爸爸能听见。”

林远点点头,牵起她的手,带她走到墙边的“声音邮局”前。这是一个由旧木箱改造而成的小装置,内置微型录音仪和情感标签系统。孩子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录下来,选择是否公开,也可以指定播放时间或触发条件??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或是当某个亲人走进学校时自动播放。

他帮女孩把纸条扫描进系统,然后打开录音功能。

“现在你可以对着它说话了。”他说,“哪怕只说一个字,也没关系。”

女孩深吸一口气,将脸贴近麦克风,声音轻得几乎要融化在风里:

“爸爸……我……我不怪你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终端机发出柔和的蓝光,AI自动生成情绪标识:【释怀→渴望连接】。随后,一段基于她语音特征合成的旋律缓缓响起,如同山涧溪流般清澈温柔。

林远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转,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北京总部的一场争论。

那天,产品团队提出要为“静默之声”增加商业化模块??用户可以付费定制“情感回声包”,把亲人的声音做成纪念品保存。本意是通过市场化反哺公益项目,却引发激烈争议。

“我们是在贩卖悲伤吗?”一位年轻工程师拍桌而起,“这些人最需要的是理解,不是纪念品!”

会议室陷入僵局。最终林远开口:“如果我们不做商业化,谁来承担下一万台设备的研发成本?如果没人买单,那些连手机都没有的孩子,永远等不到属于他们的‘声音保险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我们必须划清底线??所有盈利项目的收入,百分之七十必须投入偏远地区部署;每一台售出的民用版设备,都要绑定一台捐赠机;而且,任何涉及临终者的数据,终生加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规则定下后,第一个上线的产品叫《你还在这里?家庭版》。用户上传亲人日常对话片段,AI便能学习其语调、节奏、习惯用词,在特定情境下模拟出“可能的回答”。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曾私信林远,说她在生日那天收到了系统推送的一条语音:“妈,生日快乐,今年我又吃了你做的红烧肉。”她说,那一刻她哭得像个孩子,却又感觉心里空了多年的角落,终于被填上了一角。

而现在,站在这里的女孩不会知道这些复杂的背后博弈。她只知道,自己说出了藏了三年的话,而这个世界,竟然真的接住了。

晚自习铃响后,林远回到临时宿舍??一间由仓库改建的小屋,墙上挂着陈默的照片,桌上摆着那支用了多年的录音笔。他打开笔记本,调出今晚的数据日志,准备撰写项目周报。刚敲下标题,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林老师,是我,吉克木果。”

门开了,少年怀里抱着一本厚厚的作业本,眼神闪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光亮。

“我……我想请您听一首歌。”他说,“我自己写的。”

林远合上电脑,示意他坐下。吉克木果翻开本子,清了清嗓子,开始唱:

>山很高,路很远

>风吹过悬崖也不回头

>我曾经害怕开口

>怕声音掉进山谷没人收

>

>可有一天,机器告诉我

>我的心跳也在唱歌

>它说我不孤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