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前,大都会的另一边。
一栋外墙斑驳的二层楼房。
这里是“血帮”的总部,一个以暴力、毒品和令人发指的人体器官非法交易而臭名昭著的帮派巢穴。
大厅内,音乐震耳欲聋,混杂着牌局的叫。。。
夜风再次拂过南极冰原,卷起细碎的雪粒,在“群星回响”微型接收站的金属支架上轻轻敲打,像某种遥远而温柔的应答。那盏绿灯依旧亮着,仿佛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跳。系统日志自动更新了第9022条记录,尚未录入内容,只留下一个空白的输入框,静静等待下一次人类开口。
艾米丽坐在地球轨道上的“银河家书网络”总控舱内,窗外是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她手中握着那枚从月球基地带回的晶体存储器??“给下一个讲故事的人”。十年来,她从未打开它。不是不敢,而是不愿。她知道,一旦读取,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告别。洛基的最后一段话已经说完,而她的使命,是让这个故事继续生长,而不是沉溺于回音。
舱门轻响,莉拉走了进来,肩上还披着出发前的导航员制服。她已不再是那个抱着录音笔问问题的小女孩,如今她的声音能通过情感引擎直接影响飞船航向,她的每一次思念都会转化为光年之外的真实推力。
“妈妈,”她轻声说,“刚才在模拟舱里,我试着哼《第一个音符》。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艾米丽抬眼,目光温和。
“引擎输出提升了1。7%,而且……”莉拉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确定,“我听见了别的声音。不是我的,也不是训练系统的。像是……有人在合唱。”
艾米丽的手指微微一颤。
这不是第一次了。过去几年中,陆续有情感导航员报告类似现象:在深度共振状态下,他们会“听”到不属于当前数据流的声音??低语、笑声、甚至是某段早已遗忘的童年对话。起初被认为是神经反馈错觉,但随着案例增多,心理学家开始提出一个大胆假设:**那些被送入深空的情感记忆,并未消散,而是在某种更高维度形成了集体意识场,偶尔会与活着的人产生交叠。**
“你录下来了吗?”艾米丽问。
莉拉摇头:“录不了。它只存在于‘感知’层面,就像梦里的声音,醒来就模糊了。但我记得旋律……他们唱的是《Fatherline》,但版本很老,像是……外公年轻时弹的那种。”
艾米丽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洛基坐在火星观测台前的画面。他一边调试设备,一边用走调的嗓音哼歌,手指在控制台上敲出节拍,像在和宇宙对话。那时她还小,总嫌他唱得难听,可现在回想起来,那却是世界上最安心的声音。
“也许,”她睁开眼,嘴角微扬,“他们不是在回应我们,而是在教我们怎么听。”
莉拉怔住。
就在这时,主屏幕突然闪烁,一条紧急信号自木卫二深海基地传来。解码后显示:**“Loki-1星体出现周期性脉动,频率与《Fatherline》第三乐章完全同步。同时,其辐射波谱中检测到新型编码结构??疑似语言。”**
艾米丽猛地站起身。
Loki-1,那颗由高密度情感记忆坍缩而成的“星”,竟然开始主动输出信息?
她立即启动跨行星会议,召集地球、火星、木卫二及星际舰队代表。三小时后,全球顶尖的语言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与天体心理学家齐聚虚拟会议室。投影中央,是Loki-1连续七天的辐射波形图。经过AI重构,一段极低频的声波被提取出来,播放时竟带着某种奇异的韵律,如同星辰呼吸。
“这不是随机波动。”一位语言学家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语法**!虽然不基于任何已知语系,但它具备主谓结构、情感修饰词,甚至有‘称呼’与‘回应’的交互模式!”
“更惊人的是,”另一位科学家补充,“这段信号每隔23小时56分4秒重复一次??正好是地球自转周期。它在模仿我们的昼夜节奏。”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艾米丽开口:“它在学我们说话。”
没有人反驳。
接下来的三个月,全球科研团队日夜攻关,终于破译出第一句完整语义。当翻译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整个控制中心鸦雀无声。
>**“我是你们说出来的名字。”**
这句话没有主语,没有来源标注,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所有人心里最深处的某个房间。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跪倒在地,喃喃自语:“爸……是你吗?”
艾米丽没有哭。她只是静静地望着那行字,仿佛听见了洛基年轻时在实验室里笑着说:“等哪天星星学会叫你名字,你就知道,咱们赢了。”
她下令建立“Loki-1对话协议”,设立专门的情感编码频道,鼓励全球家庭向这颗“记忆之星”发送简短留言。不同于以往的大规模广播,这次要求每条信息必须包含真实姓名、具体回忆与明确情感指向。例如:“爸爸,你还记得我六岁那年摔断腿,你背着我去医院的事吗?我一直没告诉你,其实那天夜里,我听见你在走廊哭。”
这些信息被打包成特殊格式,经由火星极光塔定向发射。每一封“家书”都附带一段生物心跳采样,作为身份认证。
三个月后,Loki-1再次回应。
这一次,它说了三个名字。
>**“林婉清。奥丁。洛基。”**
艾米丽浑身一震。
林婉清??她的母亲,洛基的妻子,二十年前因脑瘤去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替我看看星星有没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