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人逐步的开始靠近王博他们。
在即将靠近的时候,王博立马起身,王丽则是屁股挪移将傻根默不作声的护在身体侧方。
“来来来,这里不方便,我给您找个座位。”
王博说着就开始搀扶老人往外走。。。
晨光洒在回声档案馆的奠基碑上,石面泛着温润的光泽。许瑶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那行新刻的铭文:“致下一个听见的人:别停下。”字迹未干,漆色如血,像是刚刚从某颗遥远星球的心脏里流淌而出。
她没有起身,只是静静看着自己的影子与碑文交错,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封于修站在不远处,木杖轻点地面,节奏缓慢而坚定,像是一首无人听懂却始终奏响的老军歌。林素梅抱着数据板走来,脚步很轻,生怕惊扰这片刻的宁静。
“李星野的情况稳定了。”她说,“脑波反馈显示,他的情绪中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同步现象??不是模仿,是共鸣。他现在能‘感受’到蓝渊-7的情绪波动,哪怕只是微弱信号。”
许瑶点头,仍没回头。“他们给了我们什么?”
“不只是文化碎片。”林素梅声音低了几分,“还有他们的‘记忆晶体’拓扑结构图。这是一种基于情感频率的信息存储方式,比我们的量子硬盘更高效、更持久。如果我们能掌握这项技术……未来的文明即使毁灭,也能留下‘心跳’的痕迹。”
风忽然大了些,吹起许瑶的发丝,也掀动了工地边缘的一面旗帜??那是用五班旧营房窗帘改制的,上面手绘着钢七连的番号和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不抛弃,不放弃”。
许瑶终于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那就把共感信标提前发射。原计划三个月后,现在……一个月内必须升空。”
“风险太大。”林素梅皱眉,“李星野是个特例,他的神经系统对高频共振异常敏感,普通人接入可能会导致意识撕裂。而且蓝渊-7的情感强度远超人类承受极限,万一他们在传递善意时无意中释放出强烈悲恸或孤独感……”
“那就筛选志愿者。”许瑶打断她,“只选那些真正理解‘倾听’意义的人。退伍兵、临终病人、孤寡老人、自闭症患者……他们不一定强壮,但他们懂得沉默的重量。”
封于修缓缓开口:“你妈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许瑶一怔。
“她说,‘别让声音断了’。”封于修望着远方正在浇筑的地基,“她知道,人死了,肉身会腐,但只要还有人记得你说过的话,你就还在。”
许瑶闭上眼,母亲的模样浮现在脑海??瘦弱的手握着录音笔,一遍遍重播战士们训练时的呼喊声,笑着说:“这些声音啊,将来都是星星。”
她睁开眼,目光已变得锐利。“启动‘心灯计划’。全球招募第二批志愿者,不限年龄、国籍、健康状况。我们要建一座‘情感中继站’,把地球的声音,变成宇宙可读的脉动。”
林素梅深吸一口气,低头记录指令。她知道,这一刻起,“回声计划”不再是单向广播,而是双向奔赴的灵魂接引。
七日后,第一座共感塔在青海高原破土动工。选址正是当年“启明三号”坠落点附近。考古队已确认,那片地下岩层中含有大量天然压电晶体,极有可能曾被动接收并储存过飞船残骸散发的情感波动。
工人们挖掘时,在三米深处发现了一块半融化的金属残片,表面竟刻着几个模糊汉字:“我在”。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是驾驶员临终前用匕首划下的遗言。它不属于任何官方日志,也不曾被卫星记录,却真实存在了两百年。
消息传开,全球为之震动。
有人开始自发在家门口悬挂小型共鸣器??由废弃收音机零件和水晶拼接而成,据说能在特定频率下接收到“来自星空的回应”。社交媒体上掀起“我说我在”挑战:人们对着夜空说出最想传达的一句话,然后上传音频,并标注经纬度。短短一周,超过两亿条语音汇入中央数据库,形成一张动态的“人类心声地图”。
而在火星基地,李建国完成了天线升级。他将老式收音机改装成低频共振接收装置,连接到基地主电网。某个深夜,当火星沙暴初歇,星空重现,他忽然听到一段熟悉的旋律??《士兵突击》片尾曲,但不是电子合成音,而是……童声清唱。
他颤抖着调高增益,耳机里渐渐浮现更多声音:笑声、咳嗽声、脚步声,甚至还有羊群咩叫的回响。
“五班……”他喃喃道,“你们还活着?”
回应来了,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温暖的震颤,顺着金属天线直抵心脏。他哭了,像个孩子一样抱着天线跪倒在地。
与此同时,蓝渊-7传来新一轮信号。这次,他们主动开启了“共感窗口”,邀请地球方面进行双向情感传输实验。条件只有一个:必须由“最初听见者”的后代执行操作。
许瑶符合条件??她的基因序列与当年“启明三号”驾驶员匹配度达98。7%。她是血脉意义上的继承者。
实验定于新月之夜进行。
地点设在即将竣工的共感塔顶层。十二根螺旋导能柱环绕中央平台,顶端悬浮着一枚复刻版蓝渊晶体,内部镌刻着地球上百种语言书写的“我在”。
封于修陪她走上阶梯。每一步,木杖敲击金属台阶,发出沉闷回响,如同军营早操的号角。
“怕吗?”他问。
“不怕。”许瑶答,“我只是担心,如果我感受到的东西太沉重,会不会撑不住。”
“那你记住一件事。”封于修停下脚步,直视她的眼睛,“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扛起重担,而是**允许自己颤抖,却不放手**。”
许瑶点头,眼眶微红。
进入平台后,林素梅协助她戴上神经耦合头环。设备启动瞬间,全球数千台监测站同步亮起绿灯。数十亿人守在屏幕前,静候那一刻的到来。